長三角地區區域規劃獲批或顯世界級都市圈競爭力
鉅亨網新聞中心
長三角地區區域規劃已獲批,各區域空間將形成特色產業功能,并在此基礎上形成特色產業鏈,江浙工業地產或升值,企業物流運輸成本將減少。
據每日經濟新聞5月25日報道,國務院正式批準實施《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這意味著以省市行政區劃為中心的產業格局將由此打破”, 參與制定該規劃的上海市社科院經濟與區域研究室主任陳維昨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長三角區域規劃的最大特點,是將使長三角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空間形成整體布局,而不像之前從一個小的區域來考慮,使長三角區域成為世界級最具競爭力的第六大核心都市圈。
《規劃》明確了長江三角洲地區發展的戰略定位,即亞太地區重要的國際門戶、全球重要的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中心、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到2015年,長三角地區率先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到2020年,力爭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
陳維說,長三角區域規劃實施以后,各個區域空間將形成各具特色的產業功能,使各個城市實現產業優勢互補。國家根據各自城市的特色,劃定一定的產業空間,從宏觀上指導產業發展。“這樣的結果將會使產業有進有出,制造業將向大城市的邊緣發展,服務業、總部經濟將相對向大城市集中。”比如原來以毛紡為主要特色的浙江嘉興,在原有產業的基礎上,正逐步發展為軟件等高新技術為特色的區域,成為承接上海高新產業的輔助產業鏈。
發改委指出,這是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推進長江三角洲地區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意見》(國發〔2008〕30號)、進一步提升長江三角洲地區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深入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促進全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又一重要舉措。
盛世太平投資管理公司董事總經理陳立民表示,長三角區域規劃實施以后,將會形成類似當年香港和珠江三角洲融合一樣的發展軌跡,即香港的制造業起初向深圳轉移,之后又向東莞轉移的一個趨勢,上海的傳統制造業將向浙江和江蘇等地轉移,將有助于提升江、浙兩省的制造水平,增加江、浙兩省不同產業鏈的制造競爭力,并將有助于提升員工的收入水平。在此技術上,工業地產和住宅也將會受到青睞。越是靠近上海的區域,這種影響將會越明顯。
陳立民說,對于長三角都市圈而言,南京、杭州等經濟基礎相對雄厚的省會城市將得到進一步發展,但寫字樓價格可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與之相反,上海總部經濟辦公樓將進一步受到青睞。
上海益尚精密螺絲公司總經理尚金奎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根據長三角區域規劃,各種產業集群將在未來形成,螺絲等相應產業將更趨集中,通過構建產業鏈,配套工廠將會在大的工廠周圍出現,產品的運輸物流成本將由此得到降低,企業的競爭實力也將在區域規劃中得到有效提升。
根據規劃,長三角將在城鎮發展與城鄉統籌、產業發展與布局、自主創新與創新型區域建設、基礎設施建設與布局、資源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社會事業與公共服務、體制改革與制度創新、對外開放與合作等八個方面確定發展方向和重點任務,并明確了保障規劃實施的政策措施。
長三角區域包括上海市、江蘇省和浙江省,區域面積21.07萬平方公里。該地區區位條件優越,自然稟賦優良,經濟基礎雄厚,體制比較完善,城鎮體系完整,科教文化發達,已成為全國發展基礎最好、體制環境最優、整體競爭力最強的地區之一。《規劃》的實施有利于這一地區進一步消除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不斷提升發展水平。
(徐艷萍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