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棕櫚油期貨24日再度收高
鉅亨網新聞中心
大豆價格反彈,加上市場對食用油供應心存疑慮,推動馬來西亞棕櫚油期貨價格24日收盤連續第二個交易日上漲。
綜合外電6月24日報道,馬來西亞棕櫚油期貨價格24日收盤連續第二個交易日上漲,因大豆價格反彈,而且市場擔心加拿大和中國油籽產量可能受到惡劣天氣影響,從而潛在地收緊全球食用油供應。
在馬來西亞衍生品交易所,9月交割的棕櫚油期貨價格盤中一度上漲0.4%至2,393林吉特(744美元)/公噸,后來回吐部分漲幅,最終收報2,390林吉特/公噸。
芝加哥11月交割的大豆期貨價格24日一度上漲0.5%至9.2775美元/蒲式耳。期貨公司Phillip Futures 24日表示,由于中國需求增長,大豆價格7月底可能升至9.80美元/蒲式耳。
棕櫚油是最便宜的食用油,其和豆油均可用作食用油和生物燃料,因此互為替代品,二者合計占全球食用油總需求的比重超過60%。
新加坡星展唯高達證券(DBS Vickers Securities)種植業分析師Ben Santoso表示,惡劣天氣令投資者對全球油籽產量產生的短期擔憂可能支持棕櫚油價格。
巴西南方海洋氣象服務中心(Somar)氣象專家Paulo Etchichury 24日表示,巴西大豆種植可能會因拉尼娜現象引發的干旱天氣而推遲。巴西是全球第二大大豆生產國。
拉尼娜現象由太平洋的低溫引起,它可能在9月至11月的大豆種植期導致巴西南部降雨偏低,這個地區占巴西全國大豆產量的37%。
商品研究和經紀公司林恩集團(Linn Group)分析師Jerrod Kitt 23日表示,中國油菜籽產量可能比預期低15%,這將給豆油價格提供支持。Kitt指出,根據美國農業部(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的預測,中國油菜籽產量可能比預期的1,300萬噸低150萬噸至200萬噸。
Kitt表示,中國油菜籽產量下降可能導致庫存跌破2007/08年的水平,原因是預計2010/11年加拿大油菜籽產量也將在多雨天氣的影響下減少200萬噸。加拿大油菜籽出口量占全球總出口量的60%。
《油世界》(OilWorld)在6月18日出版的每周報告中指出,加拿大油菜籽產量大幅下降的預期利好菜籽油價格,同時也將給豆油和棕櫚油提供支持。
Phillip Futures表示,豆油期貨價格7月份可能會上揚,因進口大豆比國產大豆更加便宜,人民幣升值將擴大進口和國產之間的利潤差距,從而有望增加中國大豆進口量。
新加坡時間18:06,芝加哥11月交割的大豆期貨價格報9.26美元/蒲式耳,大連1月交割的大豆期貨價格24日收盤報3,859元(568美元)/噸,或15.45美元/蒲式耳。
澳新銀行集團(Australia & New Zealand Banking Group Ltd)農業商品策略師Scott Briggs 22日表示,由于短期基本面收緊,加上投機性頭寸回補倉位,大豆期貨價格可能在兩周內升至10美元/蒲式耳。
(劉杰 實習編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