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真堂的發展為何偏執于上市?
鉅亨網新聞中心
歸真堂,一個靠黑熊發家致富的企業,本身的存在和發展,就有太多有待明確和不規范不完善不合理的地方,在沒有厘清“發展需要”和“上市必要”的問題前,證監會當審慎以對,哪怕它是“二進宮”。
中國自證券市場誕生以來,從未有一個公司在邁入IPO的門檻前,就被各路人馬圍觀、非議,甚至圍追堵截。當它出現在證監會公布的創業板上市企業名單中時,立刻引發了社會廣泛、強烈的“反對活熊取膽”的呼聲,而且這波聲浪還在繼續加大,并激蕩出另一波以中國中藥協會為主導的理性反主流派,雖然反對聲理性有余,服眾不足。這家公司就是福建歸真堂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歸真堂),國內規模最大的熊膽系列產品研發生產企業。
2月14日,北京愛它動物保護公益基金會聯合70多位社會各界名人致函證監會,懇請證監會不批準歸真堂上市。一時間,名人們的吁請書大賺眼球,并迅速把公眾的同情和憤怒情緒裹挾起來,以善良正義為代表的輿論一邊倒的站在熊的立場上,替熊說話,眼前浮現的是被關在鐵籠里黑熊被活取膽汁時的慘叫聲,甚至有人說那是這輩子最折磨心靈的聲音。
當“一個以傷害動物為生的殘忍企業是否能上市”成為公眾集體參與討論,并極有可能左右證監會和國家相關部門的審批判斷時,首先,已經是中國社會發展和證券市場的一大進步。當更多的人們了解到熊膽制品的來源真相和生產過程,突然發現自己不再那么容易心安理得的消費了;即便不是一個消費者,這事跟自己也并不是毫無關聯。人們開始懂得思考并作出道德和現實層面的選擇甚至批判,這事不對,是人類太貪婪了?還是企業做錯了?又或是證券市場的上市制度太不近熊情,毫無立場,門檻太低,沒選出多少好公司,倒縱容了不少壞公司?
從單純的道德層面和尊重善待動物角度,一切純粹以滿足人類需要而剝奪動物生存和破壞自然環境的行為,都是必須聲討的,不單是“活熊取膽”,還包括捕鯨、獵鯊,濫采亂伐,傳統中藥發展時期天然牛黃、虎骨、麝香的獲取過程……不勝枚舉,都經不起這個層面的道德批判。但無可否認,如果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史上,沒有自然資源的借助利用,人類不可能走到今天的現代文明。如果納入道德的考量,人類的發展史充滿了原罪。
如今,背負了原罪的人類,依然擺脫不了利用自然資源發展自己,但人類一直在思考,在利用自然資源的同時也要兼顧發展和保護的平衡,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既不能無限制地消耗自然資源,但也要反對極端保護主義。
熊膽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一味藥材,在目前尚無其它藥物可替代的情況下,能夠從野生資源發展到人工養殖,已經是一次很大的進步,整個熊膽行業與之前相比已經比較規范。這是不能忽視的一個客觀事實。而由于養殖的成功客觀上造成產業鏈的完善建立,既沒有對野生熊群體造成破壞性的發展,又提供了藥源,使含熊膽的中成藥在原料上得以延續。國內中藥產業中,使用熊膽粉的中藥有123個品種,如冠心病、膽囊炎、肺炎、肝炎、高熱、五官科、外科等都需要用到熊膽。
因此,拋開對黑熊的一味感性同情,如果歸真堂的發展是建立在上述有利于產業發展和人類醫療健康的需要之上,而且符合現行法律框架下的企業和公司行為約束,那么歸真堂可以存在,謀求進一步發展也無可厚非。
但我們需要在理性的層面上,再度厘清“發展需要”和“上市必要”的不同范疇。我們注意到,目前熊膽藥品的使用早已超出了"治病"的范疇,最主要的消費渠道反而是高檔禮盒,以及日用保健品等,醫院的銷路只占很小一部分,熊膽酒、熊膽茶,甚至熊膽面膜、熊膽牙膏等產品才是熊膽企業獲取高額利潤的有效途徑。2001年,衛生部明確規定不再批準以熊膽粉為原料的保健品;2010年新版《中國藥典》也已不再新增瀕危野生動物藥材資源,并去除虎骨、犀角、熊膽等,合理引入如人工麝香、人工虎骨等替代品用于藥材。2004年底,國家林業局、衛生部、工商總局等機構聯合發文,規定只有特效藥、關鍵藥等重點藥品和重點醫院才能使用熊膽粉。
而歸真堂“熊膽館”的加盟業務的確將“熊膽粉”定位在高端禮品市場,并稱,“占中國4%的高端人群,18%的精英階層,消費總量約占整體的50%。由于生活與社會交際需要,他們每年人均消費養生禮品高達1.8 萬元……
業內人士還透露,“活熊取膽”背后是巨大利潤空間:低質量熊膽作為原料生產中成藥,高質量熊膽借“藥品”之名作高檔禮品出售,價格幾近前者30倍。由此,我們可以質疑歸真堂上市的非藥品主業的利潤動機,而且在國家的產業政策總體趨勢還是不斷限制野生動物入藥數量的情況下,歸真堂的上市融資,擴大養熊場規模,顯然與國家倡導的產業發展方向相悖。如果說,“活取熊膽”觸犯的是熊的道德,那么借“藥品”之名謀取暴利,就是侵犯人的道德!而歸真堂兩度急吼吼謀求上市,偏執背后的動機和后果不得不查。
望證監會明鑒,放下輿論和商業鼓噪的糾結,對歸真堂的上市之路,堅決果斷地紅牌罰下。因為歸真堂的存在和發展,還有太多有待明確和不規范不完善不合理的地方,在沒有厘清“發展需要”和“上市必要”的問題前,當審慎以對,哪怕它是二進宮。
當然,如果有一天,歸真堂在繼續完善藥品主業,并符合產業政策的基礎上,增加研發人工合成熊膽項目,那時,也許不等名人的吁請,歸真堂會代替受虐的黑熊,贏得輿論的回歸支持和資本市場的重新開閘。
而中國的證券市場,也當以“歸真堂”一案為訓,反省過往和思考未來。
(徐笑冬 撰稿)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4006744482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