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中國統計數據屢遭質疑 房價數據嚴重“失真”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中國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屢次遭到質疑,房價平均數、CPI等數據與實際情況的嚴重不符引發巨大社會爭議。

據中國經濟周刊7月20日報道,中國統計數據再次遭到質疑,多項指標被指嚴重失真。老百姓對于物價上漲的感受猶如“兔子跑”,可CPI卻表現為“烏龜爬”;眼看著房價呼呼地往上“竄”,而國家統計局卻說房價同比上漲了1.5%。國際經濟環境的復雜多變,國內經濟運行不確定性和復雜性的增加,讓中國統計的真實性面臨新的挑戰。

房價平均數嚴重“失真”
 
近年來,房價的變化可以說牽動著老百姓的每一根神經。

國家統計局2月25日公布的《200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09年中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1.5%。該數據一經公布,立刻引發了熱議,不少人覺得此數據與自己感覺到的漲幅不一致,甚至要低很多。


針對公眾的質疑,2月26日,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迅速做出回應,稱之所以和大家的感受有差距主要是時間造成的。“1.5%”是全年的平均漲幅,2009年我國房地產價格呈現前低后高的走勢,年初慘淡,年尾紅火,綜合全年漲幅并不是很高。

為了消除公眾的疑慮,國家統計局隨之將房價統計調查方案在其官網上公布。這份近1600字的方案從調查目的、調查任務、調查城市和調查范圍等七個方面詳細介紹了房地產價格調查、計算到最后出爐的整個過程。針對公眾“房價如何調查以及向誰調查”的疑惑,方案表示,房地產價格調查為非全面調查,采用重點調查與典型調查相結合的方法。調查方式采用報表與調查員實地采價相結合的方式。據悉,統計部門調查的具體對象包括房地產管理局、機關團體及部分居民等。

國家統計局的房價統計之爭尚未塵埃落定,國土資源部的一份報告又為“被降”的房價平添了新憂。

3月31日,國土資源部下屬的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全國城市地價檢測組發布了《2009年全國主要城市地價狀況分析報告》。報告顯示,2009年全國住宅平均價格為?4474元/平方米,漲幅達25.1%,為2001年以來最高水平。

同為政府部門的調查結果,“1.5%” 和“25.1%”相差了近17倍。

這個“1.5%”,被長期關注宏觀經濟數據的中國社科院經濟所研究員袁鋼明視為“2010年最嚴重失真的數據”,“完全是個笑話”。

袁鋼明表示,“1.5%”既掩飾了房價上漲的現象,同時也給宏觀決策提供了錯誤的信息。這個數據看起來好像是要平息公眾的憤怒,但隨著之后更嚴重的房價上漲,造成了公眾和社會更大的不滿。

面對社會各界對房價統計數據的質疑,國家統計局表示,會認真傾聽社會各界的意見,未來將從“數據獲取方式”和“數據發布的引導方式”兩個方面改進房價統計,并將建立與“股指”相類似的房地產價格的定級指數。

據了解,在房地產價格的“數據獲取方式”上,過去主要是根據房地產企業的填報獲得。國家統計局決定,今后除企業填報外,還要有調查人員的現場調查和相關行政記錄,以確保數據來源更加準確和可靠。在“數據發布的引導方式”上,以往是將12個月的數據平均,體現不出來一年中的波動,今后除了平均數據,還要發布年末對年末、年中對年中的對比數據統計。而類似“股指”的房地產價格的定級指數,是房價的基準,比如,把2007年、2008年的平均數做一個基數,然后任何時間的數據都和這個基數進行比較,將更加準確和科學。

CPI未反映真實通脹情況

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是一個反映通貨膨脹水平的宏觀指標,也是國家進行經濟決策、價格總水平監測和調控及國民經濟核算的重要指標。CPI直接關系到日常生活,當CPI增幅大于3%時,稱之為通貨膨脹;而當CPI增幅大于5%時,稱之為嚴重的通貨膨脹。

近年來,關于CPI數據是否反映真實通脹水平的爭議一直沒有間斷過。

最近一次網民質疑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源自5月份蔬菜價格“發燒”。5月,國家統計局發布4月份統計數據顯示,全國CPI環比上漲0.2%,同比上漲2.8%。但在大蒜價格暴漲,綠豆價格連創新高的情況下,這樣一個與公眾感受“大相徑庭”的CPI數據,讓人無法接受。有人戲稱,老百姓的感受是“兔子跑”,而統計數據顯示的是“烏龜爬”。

針對質疑,國家統計局城市司副司長龐曉林公開回應說,CPI是一個總體指標,反映的是價格總水平,是8大類商品(包括食品、煙酒及用品、衣著、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居住)加權計算后的綜合平均數,其中既包含有上漲的品種,也包括了下跌的品種。如果拿CPI跟每天上街買東西所接觸的每一種商品去比較,往往會產生誤解或錯覺。龐曉林同時強調,我國CPI的生產過程及其計算方法是科學的,計算結果也是符合實際情況的。

盡管如此,“孤芳自賞”的CPI無法平息公眾的質疑,居高不下的房價走勢也成為人們質疑CPI的又一因素。

2010年年初火爆的房地產市場讓很多人記憶猶新。全國的樓市價格尤其是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的價格節節攀升,房地產行業一下子從“冬天”到了“夏天”,這個變化讓老百姓始料未及。

目前,在我國的CPI計算中,房價的波動沒有列入,而房租的一舉一動都列入其內。中國社科院經濟所研究員袁鋼明解析稱,因為購房是一種投資行為,有很強的投機性,不是經常性行為;如果把房價統計進去,就相當于把股市價格統計進去一樣。

袁鋼明還表示,如果把房價統計到某一個月當中去,整個消費結構就發生了重大變化,無法真實體現這個月居民的日常消費所發生的變化。

國家統計局雖然沒有把房屋價格納入進來,但CPI還是考慮了城鄉居民居住類的消費。目前我國CPI居住類調查的項目包括:建房及裝修材料;租房,主要是公房房租、私房房租;水、電、天然氣、液化石油氣、煤炭的花費等。這些項目實際上都是與房價密切相關的。據悉,世界大多數國家也都沒有把房價計算到居民日常消費中去。

(楊坤 編輯)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