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期貨

電子病歷3月起實施 醫生“天書”有望被終結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02-24 17:51


衛生部印發的《病歷書寫基本規范》將于3月1日起正式實施,規范明確,病歷書寫要“字跡清晰”,病歷像“天書”的狀況有望被終結。

中新社援引海峽導報2月24日的報道稱,提起病歷,相信大多數有過就醫經歷的市民第一反應就是“看不懂”,上面的文字就像“天書”。3月1日,衛生部于2010年2月4日印發的《病歷書寫基本規范》將正式實施,該《規范》實施之后,病歷像“天書”的狀況是否能有所改變?電子病歷是否能成為醫生“天書”的終結者?


新規:病歷書寫要“字跡清晰”

“每次去醫院看病,醫生在病歷上寫的字我都看不懂,看完病后又特別想看看醫生在病歷上寫了什么,想問醫生又怕耽誤其他人看病的時間。”

聽說病歷書寫的新規要出臺,家中有多位病號的市民黃小姐說,她最想了解的就是——這個新規有沒有規定醫生在寫病歷的時候,字跡要工整。

《規范》全文中,第一章第六條對病歷上的文字做了如下規定:“病歷書寫應規范使用醫學術語,文字工整,字跡清晰,表述準確,語句通順,標點正確。”

醫院:很難做到讓患者都看懂

記者采訪了廈門幾所大醫院的相關負責人,大多數人認為,新規雖然有文字工整、字跡清晰等規定,但在實施過程中,只要是醫生手寫的病歷,還是很難做到讓每個患者都能看懂。

從廈門市第一醫院了解到,目前,該院所有的住院病歷采用的都是電子病歷的形式,已經不存在“天書”的問題,因此,“天書”的問題主要存在于門診病歷當中。

“一個醫生一天有的時候要看100多位病人,每個病人看病的時間都已經很短了,如果還要一筆一畫地寫病歷,估計又要少看不少病人。”第一醫院醫務部蘇志英主任認為,每個人的字體本來就有所不同,再加上醫學術語多,病人看不懂是在所難免的。

對于不少患者希望通過病歷了解病情的心態,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副院長張振清指出,病歷是醫務人員開展醫療工作的記錄,其針對的主要對象還是醫務人員,患者想要了解自己的病情,最根本的,還是要和醫生多多溝通。

出路:推行電子病歷是大趨勢

張振清認為,即將實施的《規范》是新醫改眾多的配套文件之一,《規范》對電子病歷的認可,順應了新醫改加強信息化建設的方向。

張振清表示,在不遠的將來,電子病歷必然會將手寫病歷全部取代。

蘇志英也認為,要解決“天書”的問題,應該在門診環節也推行電子病歷,但他也表示目前條件尚未成熟。“人力和物力目前都很難跟上。”蘇主任指出,在醫院門診中也推行電子病歷,就意味著每個診室都要配備打印機,而且還必須配備充足的維修人員等。“打印機出現故障時,一旦維修跟不上,患者看病就有可能被耽誤。”

議見·立場 “天書”要“下凡”重點在溝通

醫生寫病歷龍飛鳳舞,猶如“天書”——這種情況不是一天兩天了。之所以會這樣,按照醫生的說法,病歷的主要功能是將患者的病情提供給下一位接診醫生。而患者想要了解自己的病情,絕不能僅僅依靠病歷上那些簡單的文字,因為病歷上有那么多專業術語,哪怕真的都推行電子病歷了,患者們看懂了病歷上的字,也還是會不明白其中含義。

所以“天書”問題,不在于“字”清不清楚,而在于醫患間的溝通問題。如果患者和醫生都能有良好的溝通,那么他們還需要那么費力地去通過病歷了解病情嗎?

因此筆者認為,想要讓醫生的 “天書下凡”,其實也很容易,只要溝通好了,“天書”就自己“下凡”了。所以醫院在新醫改中,還是要把重點放在溝通上,別光顧著練字了。

(王彥彥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