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人士:黃金期貨規則調整有助功能發揮
鉅亨網新聞中心
近日,針對黃金期貨修訂的《上海期貨交易所風險控制管理辦法》和《上海期貨交易所交易細則》一經推出立刻受到業界廣泛關注。不少行業人士認為,黃金期貨交易相關規則的修訂順應了市場變化與發展趨勢,為機構投資者入市套保提供了便利。未來隨著我國黃金期貨市場規模的擴大,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也將進一步凸顯。
升降有序 去繁就簡
此次黃金期貨風控管理辦法和交易細則的修訂可以概括為升降有序和去繁就簡。根據新規則,從進入交割月前第三月的第一個交易日起,黃金期貨持倉總量在16萬以下(含16萬手)時,交易保證金比例為7%。而在修訂之前,7%的交易保證金比例對應的是8萬手以下(含8萬手)的持倉總量。此次修訂后,其他三檔保證金對應的持倉量水平也都向上翻倍調整。
同時,黃金期貨合約上市運行不同階段的交易保證金收取標準,由原來的6檔降為4檔,簡化了調整次數。最高保證金征收比例也由40%降為20%。
此次調整中,上期所還對黃金期貨合約的不同時期限倉比例和持倉限額規定進行了修改,將其從原有分類中剔除,與鉛和天然橡膠劃歸一類,顯著提高了非期貨公司會員和客戶的持倉限額。
“此次調整是在黃金期貨運行相對成熟的條件下,交易所根據機構參與者的需求做出的。”金瑞期貨分析師侯心強向期貨日報記者表示,相關規則的調整有助于降低實體企業參與期貨市場的成本,增強市場吸引力,有利于黃金期貨市場的功能發揮。
便利實體企業參與黃金期貨
“黃金期貨調整規則以后,將更有利于機構投資者參與。”中證期貨分析師王曉黎表示,此次調整后,黃金期貨保證金對應的持倉梯度和時間梯度,以及不同時段限倉比例和限倉額放寬,將會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參與,有利于黃金期貨市場規模的擴大。
海通期貨分析師段世華也認為,通過調低黃金期貨持倉梯度保證金和增加持倉限額,會增加黃金期貨市場的流動性,更加有利于發揮黃金特殊的貨幣與商品屬性,對黃金市場的健康發展有正面影響。
“此次上期所調整黃金期貨交易規則和風控機制兼顧了公平和發展。”興業銀行貴金屬分析師蔣舒表示,交易所調整了臨近交割的合約而不是所有合約的保證金比例和持倉限制,在維持風控力度的前提下便利了套期保值者對于黃金期貨的運用。
本次修訂中對于不同類別會員超倉的處理辦法也值得注意。海通期貨投資咨詢部總經理陶金峰表示,修訂后的的風控規則增加了對非期貨公司會員超倉強平的規定,對于期貨公司會員達到或者超過持倉限額的,未規定一概強平,而是改為不得同方向開倉交易,能夠確保期貨公司客戶的黃金期貨頭寸免受“誤傷”,有利于期貨公司發展銀行等金融機構和黃金相關企業參與黃金期貨。(期貨日報)
(劉洋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4006744482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