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美報稱歐債危機不僅是經濟危機 也加劇民族沖突

鉅亨網新聞中心


題:“歐洲”失敗了嗎?(作者美國耶魯大學政治學教授尼古拉斯·桑巴尼斯)上周,歐洲領導人在柏林舉行了會晤。值此之際,新跡象表明即將發生衰退。

日漸形成的共識是,希臘可能會在一年內退出歐元區。此舉將對歐元的前景產生可怕影響。


危機的成因很多,比如腐敗,希臘缺乏責任感,歐洲機構僵化,還有未建立財政同盟就建立貨幣同盟的有缺陷的理念。不過,這不光是揮霍浪費和貨幣政策缺乏靈活性的問題。歐洲債務危機不僅是經濟危機,它還是一場日益加劇的身份認同沖突,也就是民族沖突。

聯盟已經喪失魅力

歐盟是個政治概念,目的是馴服好戰的德國。按照當初的構想,歐盟的制度將培養出牢固的經濟相互依存性和共同的歐洲身份認同,歐洲人則將從一體化催生的經濟繁榮中獲益。

只要歐洲繁榮發展,享有很高的國際地位,精英們就可以向公眾兜售這個概念。但是,該聯盟已經喪失魅力。它逐漸遲鈍老化。它的長期盟友美國正把注意力轉向東亞。它的共同防務政策很膚淺。

隨著歐洲的地位下降,原本岌岌可危的歐洲身份認同將會進一步削弱,歐洲富國的國民會更多地把自己的身份界定為某國人(比如德國人或法國人),而不是歐洲人。這樣一來,他們會更不情愿用自己的稅款救助屬于不同民族的南歐人,尤其是文化差別甚大的希臘人。這樣就使實現財政一體化的可能性化為烏有,而財政一體化原本或許有助于拯救歐元

結果形成了惡性循環:隨著民族身份認同的恢復,民族差別變得更加明顯,各方重拾舊有觀念,通過語言或行動來表現敵意,進而為敵對行為辯解。這是世界各地民族沖突的常見模式,在當前的歐洲也顯而易見。

世界主義受到損害

歐洲滑向民族沖突的過程沒有暴力色彩,但仍有可能具有經濟和政治破壞力。以希臘與德國之間嚴重的緊張關系為例。盡管大多數分析人士認為,希臘退出歐元區會給德國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但最近的民調顯示,大多數德國人認為,如果希臘不立即實行改革,就應該退出歐元區。很顯然,某種深層的因素在刺激德國公眾。

政治學家邁克爾·貝希特爾、延斯·海因米勒和約塔姆·馬加利特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德國選民的“世界主義”程度(也就是他們對地理和文化差異較大的群體的認同程度)解釋了他們對救助計劃的態度。世界主義程度較高的人更傾向于支持救助南部鄰國的行動。

遺憾的是,一旦民族緊張關系激化,世界主義可能會率先受到損害,因為民眾會對不斷升級的政治煽動做出消極反應,使得極端主義者的勢力抬頭。歐洲出現此類局面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以“歐豬四國”這個貶義詞稱呼陷入經濟困境的葡萄牙、意大利、希臘和西班牙,比如用老掉牙的醫學詞匯說到患病的南歐傳染給北歐。德國人教訓希臘人該如何生活,希臘人的反應則是把他們稱作“納粹分子”。

狹隘觀念會勝利嗎?

這不光是經濟疲軟和恐懼的結果。

這是歐盟希望消除的棱角分明的民族身份認同再度出現,而且是意料之中的事。不錯,許多希臘人(尤其是生活在國外的希臘人)仍然愿意按照歐盟“醫生”開出的藥方服藥”,無論多么痛苦都在所不惜。

德國人必須進行開誠布公的公開討論,論題包括:身為歐洲人的含義;歐洲公民應該對其他歐洲人采取什么樣的友善態度;在美國、中國以及印度和巴西等新興大國支配的世界中,為什么強大的歐洲符合德國的利益。如果不進行這樣的討論,不向希臘做出切實讓步,那么希臘必定會退出歐元區,隨之而來的是偏狹觀念在歐洲的勝利。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