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東海和平倡議」主動出擊 後續行動應持續跟進

鉅亨網新聞中心


「東海和平倡議」主動出擊 後續行動應持續跟進 (李人岳報導)

日本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在今年4月宣布準備"收購"釣魚台列島,掀起新一波釣魚台主權爭議,8月5日馬總統在中日和約生效六十周年時提出「東海和平倡議」,呼籲相關各方應自我克制,進而尋求共識,合作開發東海資源。馬總統說:『東海和平倡議一共有五點,第一、相關各方應自我克制,不升高對立行動;二、各方應擱置爭議,不放棄對話溝通;三、各方應遵守國際法,以和平方式處理爭端;四、各方應尋求共識,研定東海行為準則;五、各方應建立機制,合作開發東海資源。』


隨著近期香港保釣人士和日本右翼團體陸續登島引發新一波局勢升高,也引發國內對於政府態度立場是否太過消極軟弱的批評,也質疑「東海和平倡議」的可行性。中研院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南海研究社群召集人宋燕輝指出,馬總統提出和平倡議的用意,是要從被動轉為積極,宋燕輝說,從區域情勢的發展和相關國家的關切,他認為「東海和平倡議」提出的時機非常好,也回應了國際社會上對於東海、南海情勢的關切,對於安全對話這塊,未來有關行為宣言、行為準則的協商簽署,這方面就是從被動轉為更加的主動。這方面可說是台灣出招也好、台灣因應國際關切的回應也好,都是走向主動的方向。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教授黃介正也指出,面對台灣在東海、南海等問題受限於外交處境而經常被邊緣化,因此有必要拉高發言的層級。黃介正分析,如果要突破邊緣化,就要有議題才會從水底浮出。一種就是總統對單獨議題的正式談話,比較容易被國際看見;如果現在沒有說法作為,把它(情勢)往和平方向帶,等衝突的外環境出來時,你要被強迫做反應的時候,在學戰略的角度「就處於被動了」。過去真的沒有國家或政府正式提倡東海的行為準則,大家都是講南海,所以我們在某種程度上,掌握了某些話語權的先機。

宋燕輝指出,接下來必須觀察的重點,就是國內藍綠之間、大陸以及日本官方、民間的反應。尤其是日本方面針對我方提出擱置爭議、共同開方的看法如何回應。黃介正則認為,不管其他國家的反應如何,我方最重要的就是提出具體的文本和計畫。黃介正舉例,馬總統提的5個點,可以看哪個點外交部可以先提計畫案,不管別國反應好或不好、強或不強?搭不搭理我們都不重要,文本要先出來,行為準則我方認為要哪一個?依據甚麼國際法?他強調,球不是發一球出去,萬一別人沒接你要發第二球,不然第一球就白打了,也減損總統發言的力道,應該還要有後續。

宋燕輝則認為,推動行為宣言或行為準則牽涉到敏感的政治對話,不管面對日本或中共,可能都會面臨政治承認與現實的問題,他認為可以先從第二軌的民間學術層次著手,透過台中日三方的學者專家展開對話。宋燕輝舉例,如學術界可以用二軌的對話、國際研討會,可以邀請台灣、日本、大陸、美國的專家研討,初步從學者、智庫的研討尋求共識,接下來才是仿效南海周邊國家在2002年簽署的「南海各方行為宣言」,還有他們現在想要協商通過的「南海行為準則」。要摸石過河,用漸進的方式,累積、增加互信,所以要一步一步來。

不過面對從海軍168艦隊事件發生初期,有關全案是否涉及宣示主權所引發的輿論爭論,以及近期國內面對釣魚台局勢升高的聲浪,黃介正分析,台灣向來就是個被壓抑的國家,尤其碰到敏感的主權問題時很容易就會引發民族主義的情緒,這樣的心情雖然可以理解,但他認為最終還是要以國家利益為依歸。宋燕輝也認為,火上加油並不利於國家利益。宋燕輝指出,東海和南海問題比較容易讓人擔憂的,就是民族主義興起,把所有事情激化逼得政府怎樣做都不是,一旦爆發武力衝突對誰也不好,零和對我們國家是不利的。

宋燕輝強調,東海問題牽涉到美日中三強,台灣夾在三角之間的戰略安全、外交、政治、經濟等各方面,終究還是要務實、負責任的符合國際期待和國際法,還是應該採取和平方式解決。宋燕輝指出,美國提出所有相官方都應該被邀請對話,但如果一直把台灣排除,就是迫使台灣採取強硬的做法。如今我方不放棄對話,就是希望扮演正面角色,周邊各方也應該肯定台灣的身分和國家利益。而民眾也應該理解,國際政治就是實力的現實,國家安全主權等問題,必須小心謹慎處理。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