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努力突破更多核心關鍵技術
鉅亨網新聞中心
面對金融危機侵襲與自身經濟轉型雙重壓力考驗的上海,正在遞交一份“乘長風破萬里浪”的答卷——在調整中轉型、在創新中發展。
1月14日至1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來到上海市考察工作。考察期間,胡錦濤著重了解了上海推動科技自主創新、振興裝備制造業和發展現代服務業的情況。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等陪同下,胡錦濤深入科研基地、產業園區、企業車間,就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進行調查研究。
努力突破更多核心技術
考察期間,胡錦濤多次強調,要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方針,努力突破更多核心關鍵技術,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胡錦濤懷著濃厚興趣,來到中國商飛所屬的上海飛機制造有限公司考察。
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國商飛”)副總經理、大飛機項目總設計師吳光輝昨晚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由于大飛機項目是國家十六個重大科技專項之一,所以領導們都很關心。
研制和發展大型客機,寄托著幾代中國人的夙愿。中國商飛是實施大型客機項目的主體,也是統籌干線飛機和支線飛機發展、實現我國民用飛機產業化的主體。
雖然中國商飛成立只有一年多的時間,但新支線飛機成功實現首飛,大型客機的設計進展順利。吳光輝告訴本報記者,目前C919大型客機項目已經全面進入預發展階段,也就是要進行初步設計,“設計是完全獨立自主地由我們自己的工作人員完成,沒有任何外援。”
據新華社報道,在新支線飛機總裝車間,胡錦濤登上一架樣機,走進艙內察看儀器設備,了解飛機性能和技術水平,還詢問試飛人員駕駛這種飛機的感覺如何、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
胡錦濤在視察期間對中國商飛員工表示:“發展大型客機是中央作出的一項具有戰略意義的重大決策,你們公司要承擔總裝任務,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全國人民對你們寄予厚望。”
制造業向高端發展
作為上海經濟結構轉型的重要引擎之一,上海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情況也讓胡錦濤倍加關注。胡錦濤一行還考察了上海同步輻射光源工程、上海電氣臨港重裝備制造基地、上海電氣核電設備有限公司、上海電氣船用曲軸有限公司等地。
去年,國務院頒布《關于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下稱《意見》),這也為上海實現經濟轉型注入了新的動力。
改革開放以來,上海制造業正經歷“調整中發展”、“發展中調整”、“發展調整中提升”三個階段。汽車、電子信息、成套裝備、船舶、鋼鐵和石化等產業在國內已占據重要地位。
然而,上海也清醒地認識到,在發展先進制造業的道路上,正在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
制造業資本驅動力日趨弱化,產業能級提升、創新驅動力不足等問題,都成為上海市委、市政府關注的焦點。
“上海50%是國有企業,但在企業研發中,國有企業的研發動力不足,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原上海科委副總工程師戴曉波表示。
日前,上海市委首次召開經濟工作會議,將這一議題從市委全會中單列,并且廣泛召集社會各界人士與會參加討論。這也凸顯了上海加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自覺性和緊迫感。
俞正聲在上述會議上指出,加快高新技術產業化是上海制造業向高端發展、培育形成新增長點的必然選擇。
現代服務業須扛大梁
去年以來,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之下,上海GDP增速、工業產值、財政收入等主要經濟指標經歷了不再一路飄紅的痛苦。
上海市委、市政府表示要在率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取得實質性的新突破、新進展。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預計去年上海第三產業增加值將占到上海市生產總值(GDP)的59%,這也是上海“危中覓機”的重要答卷。
在全國首個實現“區港聯動”的上海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8號橋”創意園區、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展訊通信(上海)有限公司等地,胡錦濤一行都在感受著上海現代服務業發展的蓬勃生機。
上海在調結構、促發展的過程中,也更加深刻地意識到自身經濟發展的困難與問題——外需依然不振、地價上漲過快、財政持續增長較難等問題,也成為上海市經濟工作會議上直面現實的思索。
上海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領導直言不諱,未來幾年,上海經濟發展即將經歷一個“轉軌陣痛期”。
對此,俞正聲強調指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不僅僅局限于產業結構、需求結構、投入結構的調整,更是經濟發展理念、思路、方法與工作方式的深刻變革,特別是在指導思想上要有一個大的轉變。
胡錦濤在考察結束聽取上海市委、市政府工作匯報時強調指出,要把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目標和戰略舉措,進一步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進一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推進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取得突破性進展。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