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生活

疑似鄧世昌印章「雲中白鶴」出水 致遠艦內發現北洋海軍遺骸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10-06 15:38


图片说明

參與「丹東一號」水下考古的工作人員昨日在水下工作。當天出水了一枚炮彈,並發現一扇帶有玻璃的舷窗。據了解,本年度對「丹東一號」的考古工作因為天氣原因今日結束。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香港《文匯報》綜合消息,隨着遼寧丹東黃海海域的「丹東一號」身份確認為「致遠艦」後,有更多文物陸續出水。考古專家發現一枚印章,上面刻有「雲中白鶴」四個字,專家認為疑似鄧世昌的私人物品。另外,打撈出的鄧房間舷窗已嚴重破損,代表甲午海戰戰況激烈。「致遠艦」今年考古工作6日結束。

《華西都市報》報導,據參與「致遠艦」考古調查的甲午史專家陳悅介紹,「致遠艦」殘骸目前在海底24米處,剛發現時艦體上覆蓋了厚達3米的淤泥。他說,目前發現的重要文物,幾乎都位於「致遠艦」的後部,包括帶有「致遠艦」艦徽的盤子、格林炮,以及多種私人用品。陳悅說,瓷盤一般為船上軍官使用。

據此次水下考古調查領隊周春水介紹,自今年8月初考古工作開始以來,打撈出水的沉船相關文物種類有60餘種,數量100多件,主要分為3大類,即船載武器、船體構件以及船員生活用品。他說,現時還沒有正式進入文物大規模提取階段,出水文物都是在抽沙過程中從泥沙中剝離出來的,並且為了保護沉船船體結構,考古隊並未對散落在海水中的大塊船體甲片進行撈取,這些需要等到將來船體打撈工作計劃出台後,再着手進行,今年「致遠艦」考古工作在6日結束。按照去年的工作流程,在考古工作暫停後,工作人員將用沙袋等重物將沉船壓住,避免被風浪沖散偏離位置。

10月4日,由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在「致遠艦」身份確認後第一次水下進行發掘工作,考古隊員發現了「致遠艦」上的一扇舷窗文物。陳悅說,這枚舷窗為方形,在大鹿島海域的沉船只有「致遠艦」上有這種舷窗,位置就在「致遠艦」的管帶(艦長)套間(套房)。舷窗上覆蓋着大量的海洋生物,舷窗的受損程度也較為嚴重,顯示出當年戰鬥和爆炸的慘烈。

在此前的打撈中,曾出水了諸多生活用品,包括有青花碗,以及一些鑰匙、鎖和銀錠,其中還有一枚當時的「港幣」硬幣。雖然只是一枚小小的硬幣,卻見證了「致遠艦」的一段旅程。

陳悅說,在甲午海戰前「致遠艦」和北洋艦隊一道曾在維護中國領海和地區穩定方面作出重要貢獻,這一點不能因甲午戰敗而抹殺。

图片说明
帶有玻璃的「致遠號舷窗。  圖片來源:中新網

1894年歲次甲午的中日黃海戰役,鄧世昌為管帶的「致遠艦」奮戰5小時後彈藥用盡,船支重創。鄧世昌下令衝向日艦,意圖用衝角撞沉日艦,最後由於被炮彈擊中引起爆炸而未能成功。

鄧世昌第五代外孫葉偉力說,在得知丹東沉艦就是「致遠艦」時,他第一時間給父親打電話。老人家得知這一消息後,非常激動,一直在關注相關的打撈消息。他說,尋找「致遠艦」是中國幾代人的心願。雖然此前的尋找過程一波三折,但是在他心裡一直堅信「「致遠艦」一定能找到,只是時間問題。」

葉偉力說,此前已經有北洋戰艦被盜撈乃至被破壞性打撈,這次一定要科學打撈,盡量將「致遠艦」及其內部相關文物,完整地打撈出來。他說:「如果有機會的話,我也想潛入海底,去親手撫摸一下這艘曾經伴隨先輩們浴血奮戰的鐵甲沉艦。」

除了「致遠艦」中重要文物重見天日外,考古人員在沉船中還發現了北洋海軍將士的遺骸,格外引人關注。

中新網援引新華社消息,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丹東一號」沉船發掘領隊周春水4日晚表示,考古工作仍在繼續。除了發現大量文物外,還在軍官艙附近發現了七八具骸骨,這些遺骨被發現時已不完整。

1894年9月17日,在甲午黃海海戰中,由艦長鄧世昌指揮的「致遠艦」在戰鬥中試圖撞擊敵艦,最終戰沉,艦上252名官兵,除7人倖存外,其他全部殉難。考古中發現的這些遺骸應是「致遠艦」中的官兵。

據參與「致遠艦」考古行動的知名歷史學者薩蘇介紹,這枚出水的「雲中白鶴」印章為石質,其中「鶴」字在雕刻時使用了缺筆。

這枚印章為何疑似是鄧世昌的物品,薩蘇給了兩個理由。

第一個是,鄧世昌常駐遼東,多次在俄國遠東地區乃至日本海巡航,也曾在多次朝鮮半島出現危機的時刻前往當地穩定局勢。。「雲中白鶴」成語出處:《三國志·魏志·邴原傳》裴松之注引《原別傳》:「邴君所謂雲中白鶴,非鶉鷃之網所能羅矣。」

而邴原是三國時著名的學者與名士,曾住遼東,為「遼東三傑」之一。「雲中白鶴,比喻志行高潔的人,以此形容鄧世昌並不為過。」薩蘇說。第二,這枚印章的發現地點疑似為「致遠艦」艦尾的軍官艙。

不過,另一甲午史專家陳悅,則認為不排除是「致遠艦」上其他高級軍官所有。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