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榮譽多了責任更大 我還有很多事要做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10-07 08:20
據新華社電沒有預告,沒有通知,北京時間5日晚間,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研究員屠呦呦在家中通過電視得知自己摘取諾的消息。6日上午,一直不願接受採訪的屠呦呦終於把記者請進家門。
“確實沒什麼好講的”
從5日晚間獲獎消息傳來,屠呦呦家中的電話就響個不停,祝賀的、採訪的,她的老伴兒李廷釗一邊幫招呼記者落座,一邊忙不迭地接持續響起的電話。
“作為一名科學工作者獲得諾貝爾獎是個很高的榮譽。青蒿素研究獲獎是當年研究團隊集體攻關的結果,是中國科學家集體的榮譽,也標誌中醫研究科學得到國際科學界的高度關注和認可,這是中國的驕傲,也是中國科學家的驕傲。”這段獲獎感言,屠呦呦寫在一張紙上,一字一句地向記者念出來。她的聲音清脆,口音夾帶濃濃的寧波味道。
“我確實沒什麼好講的,科研成果是團隊成績,我個人的情況在這兩本書裏都講得很清楚了。”與前晚記者在電話中溝通的情況一樣,沒兩句,屠呦呦又開始迴避談及自己。
“自身試毒壞了肝臟”
上世紀60年代,引發瘧疾的寄生蟲——瘧原蟲對當時常用的奎寧類藥物已經生了抗藥性。1967年5月23日我國啟動“523”項目,動員全國60多個單位的500名科研人員,同心協力,尋找新的抗瘧疾的藥物。由於“文化大革命”的原因,相關領域的學術權威統統靠邊站,時年39歲的屠呦呦臨危受命,成為課題攻關的組長。
當時,青蒿素的提取仍是一個世界公認的難題,從蒿族植物的品種選擇到提取部位的去留存廢,從浸泡液體的嘗試篩選到提取方法的反復摸索,屠呦呦和她年輕的同事們熬過了無數個不眠之夜,體會過無數次碰壁挫折。
“北京的青蒿質量非常不好……我嘗試用葉子,事實證明葉子裏才有,梗裏沒有……做完動物實驗后發現100%有效,再在我們自己身上試驗藥的毒性……我們嘗試用乙醚替代酒精,發現去除毒性很有效……我們又做化學結構,通過改變藥物的結構克服原有的耐藥性……后來我自己的肝臟也壞了,我的同事們也有很多得了病……”提起艱苦歲月和付出的犧牲,屠呦呦沒有抱怨,反倒是充滿懷戀。
“第191次實驗成功”
此前,中美兩國的抗瘧研究已經經歷多次失敗。“后來,我想到可能是因為在加熱的過程中,破壞了青蒿裏面的有效成分,於是改為用乙醚提取。那時藥廠都停工,只能用土辦法,我們把青蒿買來先泡,然后把葉子包起來用乙醚泡,直到第191次實驗,我們才真正發現了有效成分,經過實驗,用乙醚制取的提取物,對鼠瘧猴瘧的抑制率達到了100%。為了確保安全,我們試到自己身上,大家都願意試毒。”屠呦呦。
“那時候,她腦子裏只有青蒿素,整天不家,沒白天沒黑夜地在實驗室泡,回家滿身都是酒精味,還得了中毒性肝炎。”老伴兒李廷釗說著,悄悄為屠呦呦遞上一杯水:“我心疼她也支持她,那個年代很多人都這樣,她從沒想得到這些榮譽。”
今天,榮譽終於來了。盡管屠呦呦用了大半生時間研究青蒿素,她卻依然痴迷於此,未曾停歇。她,“榮譽多了,責任更大,我還有很多事要做。”
他人眼中的屠呦呦
丈夫·李廷釗
“為了工作把女兒寄住,女兒不願叫爸媽”
屠呦呦和李廷釗是中學同窗,1963年結婚,育有兩女。1969年屠呦呦加入“523”項目時,在冶金行業工作的李廷釗也同樣忙碌,為了不影響工作,他們咬牙把不到4歲的大女兒送到別人家寄住,把尚在襁褓中的小女兒送回寧波老家。
“大女兒當時接回來的時候都不願叫爸媽,小女兒更是前兩年才把戶口從寧波遷回北京。”李廷釗。
情非得已。對於今天家中擺滿女兒和外孫女照片的屠呦呦而言,當年的她別無選擇,因為青蒿素就是黨和國家賦予她的使命。
學生·卜鵬濱
“她退休后常來實驗室,願與年輕人交流”
2002年,清華大學經濟研究所博士后卜鵬濱在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中藥化學研究室攻讀碩士學位。據他回憶,那時候,盡管屠老師已經退休,身體也不太好,但在實驗室經常可以看到她,她特別願意和年輕人交流。
“屠老師總是拍我的肩膀,勉勵我:小卜,科研的事業還是屬於你們年輕人的。你們既然走上了這條道路,就要有一種執堅持的精神。”
- 安全可靠的多資產平台!靈活槓桿 免費模擬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