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期貨

汽車投訴統計報告顯示:銷量增長導致汽車投訴增多

鉅亨網新聞中心


汽車投訴網提供的《2009年度汽車投訴統計報告》顯示,2009年實際投訴量為2,820宗,同比增長近6成,投訴增多的主要原因是銷量增長。

據中國證券報3月12日報道,由汽車投訴網提供的《2009年度汽車投訴統計報告》顯示,2009年實際投訴量為2,820宗,同比增長近6成,其中,合資品牌的投訴量占比上升至73.58%。質量問題依然是誘發投訴的主因。

投訴增多的主要原因是銷量增長。前5個月,投訴量并沒有很大的增量,但隨著國家刺激政策發揮作用,銷量大幅提升,自6月份開始,投訴量的上升比較明顯。

合資品牌投訴上升


分車型看,合資品牌的投訴持續上升,占比由去年的54.51%上升到73.58%,達到2,075宗;自主品牌的投訴比例則繼續下降,占比由去年的41.63%下降至23.05%。合資品牌的投訴量達到自主品牌的3倍。而銷量方面,2009年度自主品牌占29.67%,合資品牌占70.32%。由此看來,合資品牌車型的投訴比率已經超過自主品牌。

在汽車投訴網上的2,075宗合資品牌投訴中,囊括了目前所有在售的合資品牌車型,通過圖表可以清晰發現,合資品牌的車系投訴中,日系車被投訴最多,達到702宗,占汽車投訴網所有投訴量的24.89%,而其2009年銷量則占24.85%,投訴量略高于銷量水平。

緊湊型車以52.91%成為主要的投訴點,同比有比較明顯的變化,投訴車型逐漸由低端往上走,去年微型車占比22.92%,而今年只有6.28%;小型車則變化不大,由去年的17.58%變為17.98%。中級車略比去年有所提升。

8-12萬元價格區間的投訴最多,占三分之一多,這一價格區間正是合資品牌緊湊型車的價格區間,如驪威、凱越、悅動等,而這一部分車型又正是放量的車型。如果把5-8萬元這一價格區間累加起來就會發現,5-12萬元這一價格區間的投訴量已經占到六成以上,高于其銷量比例。

汽車投訴5大難點

投訴滿意度分析顯示,目前維權成功的幾率依然偏低,在當前環境下,汽車維權任重而道遠。到目前為止,汽車整車消費,除了廠家針對產品缺陷的自行召回,還沒有完善的三包法律體系;出現問題后,更多時候消費者只是一個無法可依的弱勢群體。這也是導致屢屢發生一些暴力維權、過激維權的主要原因。

針對目前存在的情況,汽車投訴網歸納了汽車維權的5大難點:

第一,舉證不力。部分消費者在平時保養、維修時不注意收集相關維修單據,以及車主缺乏對汽車的專業知識,待到維權需要舉證時才發現根本無從入手。

第二,鑒定無門。車主不認可廠家的檢測結果時,就需要自行進行質量鑒定,而目前國內僅有的幾家鑒定機構并不接受單方面委托,如果車主要求進行鑒定還需要得到廠家的書面同意,這對于車主來說難度不小。

第三,維權成本高。動輒上萬元的檢測費用對于車主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考驗,而如果要進行主要部件的檢測,其檢測費用更是高達十幾萬元,在這天價檢測費用面前,更多的車主選擇了放棄;另外漫長的投訴過程也讓車主身心疲憊。

第四,解決效率低。對于有爭議的投訴,往往要經過幾個回合的往返才能確認。先由車主向4S店報障檢測,然后由4S店向廠家進行反饋、備案,如此幾個來回下來,少則一、兩個月,多則一年半載,車主的維權決心也就這樣慢慢地被消耗完,就算有最后堅持下來的,也會被迫在有限的維權成果面前妥協下來。

第五,退車換車難。這首先是涉及到責任認定的問題,然后就是涉及到是否已經達到退換車的條件。而責任認定對車主來說就已經是一個難過的門檻;過了這道檻,還得繼續過如何判斷是否達到退換車的條件這個檻。

(王彥彥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