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人民幣國際化的新進程?
鉅亨網新聞中心
IMF總裁拉加德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的一番言語將人民幣儲備化置于輿論的焦點之中。她表示,在完成改革前提下,人民幣沒有理由不成為儲備貨幣,并獲得與中國經濟規模相稱的地位。對此,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回應道,穩定的經濟環境、健康的金融和監管框架以及全球的信心對于人民幣走向國際都是必不可少的條件。他稱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是自然的,不可強求。這一外一內決策層的唱和為人民幣國際化的進一步推進掀開了新的篇章。
毋庸贅言,人民幣國際化其實是中國與世界的雙贏。對于中國,龐大的經濟體量與繁盛的對外貿易已注定人民幣勢將走向國際,因國際貨幣體系的主導權必然會緩慢但不可逆地與經濟體的實力相匹配;對于世界,中國制造的故事已然演繹了三十余年,事到如今,當歐美經濟處于低潮,更需要這位來自東方的盟友進一步加深其與世界的聯系——只有當中國制造升級成為中國消費,世界經濟才能尋找到新的增長點——這也意味著中國與世界的雙向開放,人民幣國際化正是其中至關重要的一環。
從中國政府領導人的屢次表態中,我們應當切實注意到幾個關鍵點。安邦咨詢首席研究員陳功指出,決策層的言行表明了中國對人民幣國際化的幾個關鍵之處:首先,人民幣國際化處于正在進行時,而非需要啟動的事項;其次,中國領導集體樂見人民幣國際化,已對此項議題取得了穩定的看法,將持之以恒地推動;第三,人民幣國際化是一個自然的過程,中國并不希望揠苗助長,而要考慮到中國經濟自身的承受能力;第四,始終擔心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產生的風險;第五,人民幣國際化已經有可能取得國際上的認同和支持,而這在其他議題上世所罕見,內外合力下,應當不會遇到太大的波折。
大方向雖已既定,我們還應看到許多未竟之功。誠如拉加德所暗示的那樣,人民幣國際化的阻力主要來自于內部,而非外圍,更準確地說,中國自身的改革——不僅僅包括兩率的市場化改革,這當然是應有之義,還包括國企改革、要素價格改革及最為艱巨的體制改革——正是人民幣國際化的最大助力。其實,這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新的動力,更是必由之路。
上述所提及的諸多改革,林林總總,但內核卻高度統一,擴大市場的參與主體,去除行政壟斷,厘清政府權力與市場的邊界等,其實已脫離了通過小修小補及邊際上與技術性的改進就能成功轉型的階段,需要以系統性思維從上至下持之以恒地推動。從歷史上觀察,體制的改革從來非短期內便可一蹴而就,因其所涉及的利益盤根錯纏,特別考慮到中國國情之復雜,利益的調整可能需要以十年為單位的時間方能取得質的突破,這也意味著,對于人民幣國際化,以及更加宏大的中國轉型而言,決策層的決心、毅力以及改革的連續性將是推動中國前進的必不可少的因素。2012年是中國政府換屆之年,這也是市場對于下屆政府的最大期許。
這同時也表明,備受期許的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其實是一場持久戰,將與中國經濟的轉型保持同步,避免匯率的過度波動削弱中國經濟及企業競爭力——這對于世界經濟、貿易和投資環境而言都難言善事。如何把握好改革與開放的契合程度,加速推動經濟的轉型,同時避免過度競爭對國內產業造成的傷害,既需要市場自身的成長,更重要地,行政干預的逐步撤出將是未來中國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因眾所周知,具有創新能力的優秀企業,從來都是在市場競爭中真金火煉,溫室的花朵看起來雖然美,卻往往難以有所擔當。
最終分析結論:如何看到人民幣國際化的新進程?一言以蔽之,內外的合力將使其能得以穩步推進,但也不應幻想可以一步到位。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需和中國自身的改革相配合,而從歷史上來看,這可能需要以十年為單位的時間。(重慶市財政局)
(鄭文良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4006744482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