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資所得繳稅比重大 資本利得免稅 不公
鉅亨網新聞中心
資本利得課稅將列為政府稅改第一優先議題,內涵包括證券與房地產交易所得。依據所得稅法,證券交易所得稅自79年起停止課徵,房地產交易則因公告現值及公告地價與實際交易價格落差大,導致這些資本利得未能合理課徵,稅制明顯不公。
(黃悅嬌報導)
綜所稅各類所得包括營利所得、薪資所得、股利所得、退職所得等等12大類,其中,薪資所得占比高達7成5。薪資所得階層一毛錢都跑不掉,但股票交易所得等資本利得不必課所得稅,形成稅制不公。
財政健全小組首次會議決定資本利得課稅為稅改優先討論議題,其內涵即包括證券與房地產交易所得。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指出,土地的資本利得稅就是課徵土增稅,但因課稅依據為公告現值,而非市場交易價格,導致部份資本利得未能課稅。至於股票交易,現行證交稅不論賺賠每筆交易都要課以千分之三,若採證所稅,賠錢時可抵扣,反而更公平。『如果改成資本利得稅的話,你賺錢課,你賠錢可從賺錢中抵扣,資本利得多少會比證交稅來得公平。』
為了降低對市場衝擊,殷乃平建議,應以證所稅取代證交稅,不過,也有立委認為,先針對法人開徵就好。未來稅制究竟要如何調整?仍要等財健小組廣納各界意見後討論決定。
證券交易所得併入所得稅去課叫證所稅,叫資本利,分開來,資本利得有單獨課的意思,要看小組討論結果,產生不公平土地資本利得土增稅,台灣有,但土曾稅問題按公告現值非按市場交易價格,因公告現與實價有差,真正利得未課稅。
證所稅一直沒課,不同處,證交稅不管賺賠都買賣都要交千分之三,若改資本利得稅,你賺錢課,賠錢可從賺錢中抵扣,看你銀賺來的抵扣,資本利得會比證交稅公平,但我們現在資本利得沒課,所以很多公司,不發股利,發股利要課稅,價格上升產生資本利得,又不課稅,把公司賺的錢,變成股東的錢,不是用發股息方式來課稅,財政部為避免這現象,放入未分配盈餘,課百鉺之十五未分配盈餘的稅,一扣,負作用,公司留下來後扣百分十五,投資擴充資本設備用,無法投資,對資本積對產業產生衝擊,因無資本利得稅又要防堵公司用此方式規避,扭曲最後變成非常雜不公對經濟發有負作用看加構,歪曲,我們目前現狀,如何導正要看將來小組結論,財政部幕僚單位將研擬討論子題,包括。
財政部財政健全小組針對資本利得課稅,財政部指出,內容涵蓋證券及土地交易所得,未來研擬討論的子題,包括所得稅法中證券及土地免稅條款、最低稅負制、土地稅法與證券交易稅條例等法律。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