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期貨

探討大眾運輸的弔詭一:捷運是良藥還是毒藥?

鉅亨網新聞中心


「探討大眾運輸的弔詭系列一:捷運是良藥還是毒藥?」

(彭群弼報導)


交通部長毛治國去年中,在一次運研所的研討會上,語出驚人的表示:對於地方政府無止境的要求興建捷運系統,決定踩煞車,對於沒有公車的地區,不要想蓋捷運,希望將以往所有投資都丟進軌道運輸籃子裡,扭曲資源分配的現象,進行調整,對於習慣開政治支票的地方首長,政治人士而言,似乎是非常「不長眼」的發言。

不過,當偏遠地區路線公車面臨油價上漲,紛紛喊停時,老弱婦孺的對外聯繫無以為繼時,都會區的捷運造價卻從每公里三十億元,一路上漲到五十億,每年偏遠地區路線公車的補貼,也只有十幾億。換言之,一公里捷運所花的錢,可能可以讓全台灣所有偏遠地區公車跑三年!

社會的公平性在哪裡?而長期被忽略,所謂的公共運輸的角色,也必須重新釐清。

根據交通部的資料顯示:各縣市政府到去年底為止,已經提出規劃,或進入可行性評估的捷運或輕軌捷運計畫,總計14條。從最便宜的淡海新市鎮輕軌116.9億元,到最貴的台北捷運南北線:中和景安站出發經公館,基隆路到內湖劍南站,總長度17公里,要價893.34億元。其他還包括:台北捷運:民生汐止線745億元,土城線延伸到三鶯線:427億元,安坑線120億元,台北捷運延伸至基隆:336億元,深坑捷運117億元,社子島輕軌系統412億元。已經擁有捷運系統的大台北都會區,北至基隆,南至台北縣與桃園縣交界,新的計畫規模高達2800億元。

其他縣市部分:桃園捷運綠線超過843億,台南輕軌66.34億元,高雄捷運紅線161億元,高雄捷運橘線延伸至屏東:317億元,紅線延伸至岡山路竹161億元。

全部加起來,總經費估計超過新台幣5145億元,可以再蓋一條高鐵!這還不包括開始研擬,尚未估算經費的台中捷運藍線,以及已經核定採BOT方案,但乏人問津的高雄捷運環狀線。有規劃構想,但尚未提出經費,貫穿新竹縣、市到苗栗的竹竹苗輕軌計畫,總長度達到55.36公里,幾乎與台鐵的區間輸運功能一致。

除了台北之外,所有呈報計畫的自償率都只有個位數字,捷運票箱所收的錢,連自己都養不活,更不用說償還動輒上百億,甚至數百億的建設經費,以桃園捷運綠線為例,自償率2%,98%的經費,不管是否有機會受惠,通通全民買單。

因此,交通部決定退回相關的捷運計畫,要求地方從培養客源開始做起,先有搭乘意願,再來談要花多大力氣,做到什麼程度。

消息傳出,地方譁然,不少縣市首長甚至砲打中央。認為就是捷運蓋得不夠多,才會讓搭乘的人太少,台灣缺乏競爭力,原因出在中央缺乏魄力。

究竟是先有捷運,後有乘客,還是找到乘客,再蓋捷運,雙方陷入各說各話的弔詭情境裡。

在交通部長毛治國的構想裡,培養公車族,達到合理運量,在進入更高服務密度的捷運,必須循序漸進,與縣市首長,捷運意味著繁榮,房地產,經濟火車頭的概念,完全不一樣。

毛治國語重心長的向地方首長喊話,捷運不是不能蓋,而是蓋了之後,一不小心,就會虧很大。軌道系統,特別是捷運的興建跟公路不同,因為它蓋好,上頭跑得車子,還是由政府要負擔,無論是中央或地方,假使蓋好了沒有人坐,地方政府馬上就會會面臨每年十幾億,幾十億的虧損,大家都有一個常識,就是蓋一條不賺錢的捷運,只是一種虛榮。我們為什麼不這樣思考,把這十幾億,幾十億拿來做公共運輸。

毛治國指出:以台灣地區為例,只有大型都會區,有「大眾運輸」的需求,其他中型以下,例如省轄市以下的地區,其實都是地區需求,重點是「公共運輸」,兩者層次不同。大眾運輸起手應該是公車,許多城市需要的是公共運輸,兩者的中文雖然意思差不多,但大眾是mass-transportation,公共是public-transportation,相對於私人運具是公共運具。不是一下就跳到大眾運具。

毛治國說:推動公共運輸,目的並不是要把用路人「逼回」使用私人運具,自己開車,因為現況就已經如此,真正的用意,是按部就班,逐漸提高使用的比例,從公車做起,當公車的人數夠多了,可以闢設公車專用道,甚至嘗試所謂的「公車捷運」BRT,提供「半專屬」的路權。根據國外的經驗,公車捷運的班次如果夠密集,甚至可以接近捷運的運能,但,硬體部分幾乎沒花多少錢,更不必擔心萬一沒有人坐,要面臨拆除的困境。

毛治國透露,當初南下高雄,地方提出「七星計畫」:要將南部七所大專院校,利用輕軌捷運連結,用意雖好,但當地連公車路線都沒有對客源掌握不夠清晰,交通部當然不可能同意。他也提到,目前陷入經營困徑的高雄捷運,要獲得拯救,其實還是要回頭仰賴公車系統,一方面培養旅客搭乘習慣,另一方面提供多點接駁,讓更多的潛在旅客,經由公車的運送,增加利用捷運的可能性。

至於偏遠地區,原本連公車都沒有,或因為路線整併之後,已經無車可搭的弱勢地區,交通部認為更需要政府的照顧,例如由政府補助購車,地方或偏遠部落自行聘用司機,就可以維持最起碼的「公共服務」。

公共運輸強調的是公共,大眾運輸強調的是大量,顧名思義,量不夠,就不應該貿然嘗試,可惜這些話每到選舉,就成了馬耳東風,誰都記不得了。

公共運輸的立意雖好但實際的執行仍有許多問題有待解決,在明天的節目中,我們將以一個實際的例子加以探討。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