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差價是證券投資的"硬道理"
鉅亨網新聞中心
[知道“高拋低吸”的是徒弟;知道什么是高,什么是低的是師傅;知道平均上漲速率的是師爺!]
炒股的最高境界是什么?當然是底部買進,頂部賣出。
但這個最高境界,通常是無法實現的。第一,炒股是一場永遠沒有終點的馬拉松比賽。這一次你是底部買進,頂部賣出,但下一次則未必。第二,大部分投資行為都不是由一次買進和一次賣出構成的。也就是說,很少有人會一單買進就滿倉,一單賣出就全部空倉。所以,即使是底部買進,也不是底部全倉進場;頂部賣出,也不可能是頂部全身而退。你聽到過巴菲特徹底滿倉或者徹底空倉的故事嗎?或者香港的李嘉誠,行情再差的時候,他也沒辦法空倉吧?對于滬深兩地的公募基金來講,同樣有一個持倉限額的規定,再好的行情,基金也不能100%持有股票,行情再差,也不能100%持有現金。
所以,對真正的投資者,總是持有一定倉位的。既有股票又有現金是投資者的常態,徹底滿倉或徹底空倉屬于極端情況。在常態情況下,利用既有股票又有現金的條件,實實在在地通過做差價來增加盈利,才是投資者應當去追求的最高投資境界。
一單買進和賣出實現盈利了,但不能保證下一單你就穩賺不賠;而通過做差價賺來的錢,股票還是那么多,獲利卻實實在在增長了,這樣的盈利才是可靠的盈利。
做差價有不同的境界和層次。
最低層次的做法叫“高拋低吸”。這像是股票投資里邊的“狗皮膏藥”,人人都會說。高了,就拋掉;低了,就買進。但什么是高?什么是低呢?10元買進以后漲到11元,你說是高還是低?如果你說高了,接下來它漲到12元,剛才的11元就是低了。反之亦然。總之,所謂的高拋低吸,沒有具體的空間概念,等于是一句空話。
中等層次的做法是知道什么是高,什么是低。簡單地說,所謂高拋低吸,你要跟支持位和壓力位聯系在一起。假定前面這個例子,11元錢是壓力位,那么就可以看著是高;12元是很大的壓力位,也可以看著是難以突破的“高”。總之,所謂高拋低吸,假定你跟壓力位和支持位聯系在一起,對于做差價來說,層次自然就提高了。
不過,更高層次的“做差價”,其實是利用平均上漲或者下跌速率來做差價。黑格爾說過:存在即合理。其實對于股票的漲跌來講,這句話是可以借鑒的。
對于一段時間的股價來說,無論它是上漲還是下跌,總是有它的道理的。永遠走直線、不漲不跌的股票,從理論上講,是可以成立的,但現實中并不存在。所以,股價現實的走勢通常是按照一定的速率上漲或者按照一定的速率下跌。這里的速率,就是指揮投資者買進或者賣出,以實現做差價的“指揮棒”。
具體地說,一個股票從10元起步,花了10個交易日漲到11元,那么一天上漲0.10元就是這段行情的平均上漲速率。它反映了這個股票基本面、題材、人氣及供求關系,是我們做出買賣評判的真正的指揮棒。如果上漲的速率不斷加快,那么股價就偏離了它的價值運行軌跡。對于加速上揚的行情,在任何時候,都要保持冷靜。結合其他的判斷方法,要及時退出來。
下跌的時候也是如此。一只股票從10元開始下跌,花了10個交易日跌到了9元,那么一天下跌0.10元就是這只股票的“價值”運行軌跡。偏離了這個軌跡,就會有反彈的機會,一天只能跌0.10元。假定某一天跌幅擴大了,等于為反彈行情“存錢”。如果存到一定程度,反彈就一定會到來。
現在的問題是,平均速率通常是變動的。用一個變動的指標來指揮我們買賣做差價,這樣是不是靠譜呢?事實上,一天的交易一旦結束,平均速率就是確定的。找到一個高點,找到今天的收盤價,兩者的差額是確定的;兩個點之間的間隔時間也是確定的,用這個差額除以間隔的時間,就會得到一個平均速率。所以,對于明天來說,速率是有所變化的。但就今天收盤來說,這把尺是確定的。
任何一只股票的上漲或者下跌,都會遵循這樣的規律:突破、穩步上行(下跌)、加速上行(下跌)、見頂(見底)。只要走出加速上漲或者加速下跌的時候,你就要小心了。加速上漲,可以持續一時,卻不能永遠持續下跌;下跌也是如此。一天超買沒有問題,積蓄了一天的回調能量,兩天超買就積蓄了兩天的下跌能量。以此類推。總之,漲得太快了,就要補跌,跌得太多了,就要補漲。
對于職業的投資者來說,“做差價”是炒股票的硬道理。股價的上漲或者下跌,是不確定的,但差價做成了,財富增長是實實在在的。
對于做差價來說,知道“高拋低吸”的是徒弟;知道什么是高,什么是低的是師傅;知道平均上漲速率的是師爺!
事實上,平均上漲速率不是什么懸妙的東西,找到拐點,找到拐點跟今天收盤價的“差”,再用這個差除以兩點之間跨越的時間,得到的“商”就是平均速率。如果是這樣的話,每個人都應該會做差價,都可以成為師爺。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 講座
- 公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