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裁員 這一次中國未能倖免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2-08-27 08:32
一向在中國很少裁員的外企,今年也開始大規模裁員。大公司們必須“瘦身”過冬,這一次,中國也難以獨善其身。
外商對華直接投資2009年金融危機時曾受到衝擊,此後一直呈上升態勢,不過,種種數據顯示,新的下降跡象已經十分明顯。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組織發布的《2012年世界投資報告》稱,今年1月至5月,外國企業對華直接投資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中國商務部近日公佈的數據顯示,7月我國實際利用外資金額為75.8億美元,同比下降8.7%,單月吸引外資規模創2010年8月以來的新低。從今年前7個月看,全國新批設立外商投資企業13677家,同比下降12.3%;實際使用外資金額666.7億美元,同比下降3.6%。
大公司的動向尤為引人注目,它們正引發一輪關於“外資撤離潮”的爭論。
7月18日,德國知名運動品牌阿迪達斯對媒體表示,會在今年10月關閉位於蘇州的中國惟一直屬工廠,原因是“出於重新整合全球資源的策略考量”。很快有消息稱,“阿迪達斯蘇州工廠准備搬到緬甸。”
7月20日,國內媒體報道,星巴克也有動作,准備關閉其中國工廠,把陶瓷杯生轉回美國。
今年,松下最大規模裁員波及中國區。事實上,2011年以來,日本家電在中國市場上表現不佳,索尼等巨頭上半年業績報虧,進入第三季度,日本家電企業又紛紛開始縮減在中國的業務,進行大撤退。
隨經濟增長的放緩,中國正在失去作為“最佳投資目的地國”的吸引力?“不難看出,利用外資規模的下降已不是偶然出現的個別月份的項目‘空擋期’,而是漸成趨勢。”商務部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白明稱,這一趨勢是成本、匯率、國際市場等因素以及我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對利用外資的結構不斷優化等政策導向共同作用的結果。
商務部研究院跨國公司研究中心主任何曼青向記者表示,一些經營不力的跨國公司積重難返,進行業務調整是正常的。“很多裁員的公司,本身的經營困境已經持續很多年,情況並沒有那麼悲觀。”(劉映花)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