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科技

電子閱讀器走向沒落:配件廠商轉型求生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2-10-29 16:00


導語:國外媒體今天撰文稱,隨平板電腦的迅速崛起,電子書讀器的認可度逐年下滑。在這樣的背景下,很多公司紛紛放棄電子紙業務,即使仍在堅守這一技術的公司,也開始通過拓展其他領域謀求生存渠道。

以下為文章全文:


備受冷落

當你與平板電腦的感情日益深厚時,可曾想到它那漸受冷落的同胞兄弟:電子書讀器?

總部位於台灣元太科技(E Ink)專門為亞馬遜Kindle和巴諾Nook品供應單色屏。這家紅極一時的企業曾經在5年內實現了100倍的驚人出貨量增長。然而,2011年末,僅僅兩個月的時間,元太科技的月收入就驟降91%。

“市場低迷至極。”元太科技首席營銷官斯瑞拉姆·佩魯文巴(Sriram Peruvemba)說。

電子書讀器的發展最初受益於反射屏的優勢,這種屏幕可以在陽光下讀,而且耗電量極低,然而,蘋果iPad的成功、背光顯示屏的改良、節能技術的發展,以及新型小尺寸平板電腦的面市共同促成了一個結局:電子書讀器成為了一種過渡技術。

這就好比羽管鍵琴被鋼琴取代一樣。iPod也可以算是一個類似的例子,這種設備繁榮了MP3播放器市場,但后來誕生的iPhone不僅可以播放音樂,還可以提供更多功能。

如今,像元太科技這樣的電子紙公司正在尋求新的渠道來銷售自己的技術,有些甚至乾脆放棄這項業務。

皮尤研究中心最新的調查顯示,在30歲以上的美國電子書讀者中,只有不到一半使用電子書讀器。在30歲以下的電子書讀者中,這一比例還不足25%。

分析師也紛紛下調預期,有的幅度甚至頗為驚人。iSuppli去年12月預計,2014年的電子書讀器出貨量為4300萬台,但上月修正這一數據時,卻將預期下調了三分之二。

與之相對,摩根士丹利今年6月則將2013年的平板電腦出貨量上調一倍,從2011年2月的1.02億台上調至2.16億台。

“電子書讀器是一款過渡設備,這令電子紙公司很沮喪。”在日本經營一家電子書出版公司的羅賓·比特爾(Robin Birtle)說,“孩子們不需要這種設備。”

[NT:PAGE=$]

放棄該業務的包括日本輪胎製造商普利司通,該公司今年終止了經營6年之久的電子紙生業務,並將原因歸咎於品價格下滑和液晶屏平板電腦的熱銷。該公司的合作伙伴Delta電子也表示,正在撤出這項業務。

高通曾經投資過兩家創業公司,並推出了包括Kyobo Reader在內的多款設備。但該公司今年7月也對投資者表示,不會再向Mirasol顯示技術的授權業務投入太多精力。

英國Plastic Logic公司也宣佈,已經停電子書讀器,目前的目標是將這種顯示技術授權給信用卡等品。

這使得元太科技成為了“孤家寡人”——他們去年還剛剛收購了為數不多的幾家競爭對手之一。

拓展市場

但並非沒有任何好消息。新一代配備前置照明元件的電子書讀器已經上市,這種品可以提供夜讀功能。具備該功能的Kindle Paperwhite上市后很快被搶購一空,這款品和售價69美元的入門版Kindle讀器分別成為亞馬遜網站銷量第二和第三的品。亞馬遜最近還面向印度和日本兩大市場發布了Kindle。

元太科技的收入也較去年末略有提升,等到本周三公佈最新季報時,該公司CEO劉思誠也有望發布不俗的業績。

但元太科技並未將未來寄望於消費者購買更多的電子書讀器,而是眼於教育等其他行業,將此作為關鍵的增長領域。

該公司已經開始重點增加教學功能,例如,方便老師控制學生可以查看的頁面,避免他們提前翻到答案頁。亞馬遜本周也開始以高折扣面向美國學校推廣Kindle。

但這仍是一場艱難的戰役。首先,蘋果已經在美國市場先行一步,號稱數字書店中已經擁有全美80%的基礎課教材。而且,盡管教育機構正在投資電子書,但卻未必會投資電子書讀器這種硬件設備。

例如,在新加坡,有一所大學的圖書館將95%的預算投入到電子書領域,Kindle至今仍未進軍該國,表明這類電子書並未眼於某一類設備。

元太科技還希望將技術推廣到電子書讀器之外的其他設備中。過去幾年來,元太科技的顯示屏已經被手錶、三星手機鍵盤和優盤採納。在2011年的日本地震和海嘯中,當其他需要使用電力的顯示屏失效后,仍有一塊電子紙標識牌“倖存”下來,繼續顯示緊急聯繫信息和路況信息。

佩魯文巴奔波於世界各地的科技展會,希望利用各種原型品吸引製造商的關注,從內置電子書讀器的樂譜架到交通信號燈。劉思誠說:“我已經跟我們的人說過,5年內,非電子書讀器應用將達到與電子書讀器相同的規模。”

分析師認為,這很有意義。“我們已經下調了對他們的預期。”市場研究公司Lux Research分析師喬納森·梅爾尼克(Jonathan Melnick)說,“但我們認為這項技術仍有前景,只不過不再眼於電子書讀器市場。”

[NT:PAGE=$]

老氣橫秋

但並非所有人都如此樂觀。元太科技不僅無力應對平板電腦的崛起,其自身的創新也已經放緩。

盡管新版Kindle的屏幕刷新速度快於早先的版本,但批評人士認為,與蘋果或三星的平板電腦放在一起,這種設備仍然顯得有些老氣橫秋。

“我最近幾年沒發現這項技術有任何改進。”富邦證券分析師卡爾文·邵(Calvin Shao)說。

元太科技本身的發展歷史也難以令人鼓舞。電子墨水技術花了很長時間才獲得市場認可:自1970年代開始,施樂一直在嘗試這一技術,直到1990年代末,物理學家約瑟夫·雅各布森(Joseph Jacobson)才想出將黑色染料與白色二氧化鈦顆粒在微囊中混合,然后通過電泳讓微囊在屏幕上組合成不同的形狀。

在此之后,他花費1.5億美元、耗時整整7年才在他創辦的元太科技內開發出了首款電子書讀器。兩年后,該公司最終為首位客戶索尼攻克了生問題。后來,在亞馬遜的努力下,公才逐漸接受了電子書讀器,通過無線網絡即時下載電子書。

元太科技表示,該公司的發展並未受阻,今后還計劃在新的行業扮演更重要的地位。“在新品中,我們將不再是零部件企業。”劉思誠說。

但在達特茅斯學院塔克商學院的阿爾瓦·泰勒(Alva Taylor)看來,元太科技的成功幾率十分有限。“對於正在為自家技術尋找解決方案的企業而言,成功幾率非常低。”他說。(書聿)

文章標籤

電子紙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