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甲午海戰致遠精神 中國百年來最接近世界中心 後退必遭磨難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10-03 10:03


图片说明

考古隊員對致遠艦進行水下調查。  圖片來源:中新網


遼寧丹東東港發現致遠艦的消息,引發全國關注。專家表示,致遠鑑雖然在甲午海戰上犧牲,但「致遠精神」已注入中華民族的血脈,不斷激勵後人,「歷史發展到當下,中國正處於百年來最接近世界中心的時候,繼續前進則註定輝煌,如果後退必再遭磨難。」一個民族上得越高,走得越遠,就越需要更加強大的精神支撐。

中新網援引《華西都市報》報導,據此次水下考古調查領隊周春水介紹,自今年8月初考古工作開始以來,打撈出水的沉船相關文物種類有60餘種,數量100多件,它們主要分為3大類,即船載武器、船體構件以及船員生活用品。

為使文物更接近水下保存狀態,它們被放置在注滿海水的儲藏盒中。除了機關炮子彈外,水下作業過程中,不少步兵武器的子彈也被發現。

參與此次考古工作的甲午史專家陳悅說,此次考古發現的位置應該是位於致遠艦的後方,因此在出水的文物中,包含了一些當時船員的生活用品,這將為研究當時船員的海上生活提供依據。

據陳悅介紹,由於長時間泡在海水裏大部分文物出水時表面都附著了很多海洋生物,但也有部分深埋在淤泥中的文物表面依然光滑。

「目前出水的文物大部分還要進行後期的細緻清理才能識別更多的資訊,隨著考古工作的不斷推進,有關致遠艦的資訊也會越來越豐富。

陳悅說:「此前在打撈濟遠艦時候發現,有的艙門的密封性好,水都沒有進去,裏面的東西,包括紙和圍巾還是幹的,期待致遠艦上也會有此發現。」

對於此次致遠艦的發現,陳悅說:「這對我們意義重大,因為在致遠之前還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北洋海軍戰艦遺物出水。」

陳悅說,有一件事情很多人沒有注意,就是目前在山東劉公島上甲午紀念館裏所陳列的濟遠艦文物,鎮館之寶就是濟遠主炮。但是要注意這是濟遠艦在甲午戰敗被俘在日本海軍已經服役了一定階段後沉沒又被打撈起來的。

「所以濟遠遺物嚴格意義上來說是日本軍艦的遺物,因為很多的物品都日本人的。」陳悅說,「而且濟遠艦在被編入日本海軍後,船體很可能被改造過,因為火炮等物品使用經驗也不一樣,應該被日本人改過,包括艦上的一些小型火炮也不一定是當年北洋海軍原裝的。」 (接下頁)

濟遠艦,1895年甲午戰敗被俘編入到到日本海軍,1904年日俄戰爭期間觸雷在旅順海域沉沒。1988年對濟遠進行打撈,出水文物中濟遠艦艦首的2門210毫米火炮(火炮下炮架未出水)。但由於此次打撈由於打撈工作船噸位小,軍艦沉沒位置水深過深,未能實現整體打撈的目的。

「所以說,真正的原生態的北洋海軍的軍艦被發現這是第一次。」陳悅說。

目前,丹東正在籌建中國首個甲午海戰博物館。對於這座博物館,陳悅說,按照正常情況此次致遠出水的文物,部分文物會放到這座館裏。

軍事博物館研究員、海軍史專家許華則認為:「打撈起來的致遠艦殘骸足以支撐起一座博物館。」

陳悅建議,未來關於甲午海戰一定要做一個大格局的紀念館。

「籌建的這個博物館應該是一個省級博物館,我有一個建議,在主館之外,在有北洋戰艦發現的地方以及甲午戰爭的重要遺址處設立分館。」陳悅說。

目前國家文物局已經確認,經遠艦沉沒在遼寧莊河黑島的老人石海域。日俄戰爭期間沉沒在旅順海域的有平遠艦和濟遠艦,其中濟遠艦已經打撈出水一大批文物。旅順曾是北洋海軍重要的基地也是甲午戰爭的重要戰場,同時遼東地區本身就是甲午陸戰的兩大戰場之一。

「東港設一個館,以致遠艦為主,莊河社一個分館以經遠艦出水文物為主,旅順再設一個館以濟遠、平遠以及日艦吉野為主,同時再設立重要的陸戰分館。」陳悅說,「這可是全國第一個最全面的甲午海戰紀念館,包括了海上的和陸上的,這樣也讓整個甲午海戰的紀念和研究成系統,遼寧也會形成全國第一個甲午海戰紀念館的沿海線。」

7月25日,丹東以及丹東港等相關方面曾在北京舉行甲午海戰博物館籌建論證會。

論證會上,軍事博物館館長董長軍認為建館意義重大。

「從甲午海戰來講,無論是甲午海戰的歷史意義還是海戰的意義,還是它給後人帶來的很多思考,從哪個角度講,價值都是無法衡量的。所以我覺得這一點確實是應該的。」董長軍說,「現在我們經過探測、了解,發現了一些甲午海戰的沉船,讓我們辦這樣一個紀念館就提出了非常必要的條件和可能。」

解放軍總政治部宣傳部編研室原主任、研究員李平則表示,甲午黃海海戰是日本侵華的開端,「真正侵入我們中國的領土主要是從大東溝開始。」  (接下頁)

图片说明

對致遠艦進行考古調查的海上平台。  圖片來源:中新網

目前已經確認這艘沉艦就是致遠艦,那麼是否會進行整體打撈呢?

領隊周春水介紹說,雖然今年以來出水的文物有100餘件,但是考古工作還沒有正式進入文物大規模提取階段,出水文物都是在抽沙過程中從泥沙中剝離出來的,並且為了保護沉船船體結構,考古隊並未對散落在海水中的大塊船體甲片進行撈取,這些需要等到將來船體打撈工作計劃出台後,再著手進行。

陳悅認為,就目前的情況還無法做出是否應該整體打撈的判斷。

「現在對於這艘船的整體形態還沒有完全搞清楚,到底是一艘整船,還是一堆碎片現在不知道。」陳悅說,「如果在這種情況下就決定是否整體打撈還太冒失了。」

陳悅認為,現在最急迫要做的一個事情就是發掘,更大規模的發掘,「起碼把這個船的樣子給發掘出來。」

許華則表示,即使將來致遠艦能夠被打撈起來,保養和維護費用也將是天文數字。

甲午海戰期間,濟遠艦參加了豐島海戰、黃海海戰和威海保衛戰,三戰之中竟有兩戰逃跑。如今,該艦前雙主炮卻成了甲午戰爭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1986年和1988年,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曾兩次對「濟遠」艦實施打撈,共出水文物132件組,其中包括「濟遠」艦艦首的2門210毫米火炮(火炮下炮架未出水)。如今,這兩門主炮就安放在劉公島海軍提督署後院。

上世紀80年代初,海軍某部在旅順海域意外打撈到「濟遠」艦艦尾150毫米克虜伯炮等文物,使得沉沒了近百年的「濟遠」艦重新進入人們的視野。經國家文物局批准,由國家旅遊局撥款300萬元,計劃將「濟遠」艦整體打撈出水,修復展出。

1986年,煙臺救撈局開始打撈,從5月持續到8月。這次沒能打撈出整艘「濟遠」艦,卻撈出了沉睡海底82年的艦前雙主炮。生產大炮的德國克虜伯公司聞訊,願以每門300萬美元的價格買走大炮。「聽說消息後,博物館原館長戚俊傑跑到救撈局,跟他們說這兩門大炮是文物,不能賣。」對這段內情頗為熟悉的陳悅說,在戚老先生努力下,這兩門大炮最終沒有流失。

1992年,在威海有關部門牽線下,戚俊傑先後5次與救撈局協商,最終以40萬元價格達成收回大炮協議。1992年7月25日,豐島海戰爆發98週年紀念日,煙臺救撈局運送兩門大炮的船靠到了劉公島碼頭。從打撈出水,經過6年努力,「濟遠」艦前雙主炮終於回到劉公島。 

陳悅說,這是能體現北洋海軍風貌的一艘戰艦。「致遠艦上的文物也將是目前中國唯一真正意義上的北洋海軍出水文物。」陳悅說,應該以發現致遠艦為契機,建立系統的甲午海戰紀念館。 (接下頁)

图片说明

美媒猜測中國4款新型導彈性能  圖片來源:中新網

甲午海戰沉船致遠艦被發現的消息引起很多人關注,有網友對此評論說:「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我們有太多的沉沒,為什麼那麼多的沉沒已被遺忘,而致遠艦卻讓人百年難忘並且每遇節點總能激起人們心靈深處的感動?但中國國防大學教授公方彬認為,致遠艦是以別樣犧牲而成感動,又因別樣犧牲而化作精神的符號

公方彬在《環球時報》撰文指出,大清帝國由盛世輝煌到迅速隕落給中華民族留下太多悲情,更讓我們不得不一次次追問和深思。雖然大清王朝留下太多沉重,但廢墟中也蘊含著精神。當致遠艦拼力做最後一撞時,其註定昇華出一種至高無上的犧牲精神。

致遠艦的犧牲其實並未超出中華民族的精神血脈與文化範疇,更準確地講是奠基於民族精神或道德價值觀。因為自我犧牲原本就是中華民族血脈中最豐富的因子,正所謂「殺身成仁」「不成功便成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如此等等。這些精神因子哪怕平日裏並不彰顯,更不張揚,但是一旦得到催化,就會在某個人或某些人那裏生發、表現,再造輝煌,再成基因。

致遠艦的犧牲,其實已經超出大清王朝的最大精神和心理承受力。甲午海戰之時,大清帝國已經風雨飄搖,覆沒在即。「有心殺賊,無力回天」的鄧世昌指揮著致遠艦撞向日艦的那一刻生成的是落日悲壯,昭示的是帝國病入膏肓、無力回天。某種意義上,致遠艦的一撞是對大清帝國在精神和心理上的最後一擊,脆弱的大清已經無力承載這種「致遠精神」。

回顧近代歷史,「致遠精神」已經注入中華民族的血脈,不斷激勵後人。中華民族之所以在抗日戰爭中浴血重生,之所以在一次次挑戰面前實現超越,就是因為血脈裏擁有包括「致遠精神」在內的豐厚精神因子。「歷史發展到當下,中國正處於百年來最接近世界中心的時候,繼續前進則註定輝煌,如果後退必再遭磨難。」公方彬認為,一個民族上得越高,走得越遠,就越需要更加強大的精神支撐。

強調和推崇「致遠精神」,關鍵在於現實需要。美國一位軍事高官曾說:「唯一能夠遏制中國的國家是中國本身」。這其實就是承認中國力量,我們對此也有強烈自信。當代中國軍人已經不必重復致遠艦的悲情赴死,但我們卻要承擔起新的犧牲。對內,我們仍然要以「致遠精神」奮發圖強發展國家,對外我們則需以「致遠精神」履行國際責任,助力中國實現和平崛起。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