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期貨

高菜價困擾沈陽居民近半年 恐難恢復到同期水平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年以來,高菜價困擾了沈陽居民將近半年。業內人士認為,受物價指數總體上漲影響,以及農資、運輸等上漲的不利影響,2010年菜價很難恢復到2009年的同期水平。

中新社援引遼沈晚報5月11日的報道稱,兩個西藍花、三個青椒、兩根黃瓜、一塊豆腐,這是家住沈陽地王國際花園劉女士前晚采購的菜單,這幾樣不起眼的菜共花了她30.8元。她說:“菜的確收拾得不錯,就是價格高得有點離譜,我很想知道菜到底貴在哪里? ”

目前,隨著天氣轉暖,部分蔬菜的價格開始出現回落,有的甚至跌幅超過一半。和劉女士所關心的一樣,為理清菜價大漲大跌的原因,誰在高菜價中受益?記者兵分數路,深入蔬菜生產、批發、零售環節展開深入調查。

批發商細算洋蔥收購賬


洋蔥收購價每噸1600元,火車運費每噸500元,從火車站把貨接回來每車皮1500元車費,進場費每噸40元,倉庫月租金2000元,按月銷售兩車皮算,折合每公斤成本2.18元,現在批發價每公斤2.4元。 “刨去損耗,一斤只有幾分錢的利”。

批發商稱利薄如紙

昨日上午,十二線批發市場里,每看見有人從自己庫門前經過,楊國輝都熱情地招呼:“買洋蔥不?進來看看。 ”

楊國輝剛從四川西昌上貨回來,為了收購五火車皮洋蔥,他在產地西昌泡了近一個月,而要把這些洋蔥出手,按現在的銷售進度,五火車皮貨大約能賣上兩個半月,洋蔥的好處是比蔬菜易于儲存。

不過,楊國輝對因洋蔥漲價導致銷售進度放緩而心存憂慮。他說,菜類價高就影響銷量,過去一車皮洋蔥10天就能出完貨,現在最少需要15天,而再過20多天,山東的新洋蔥就會上市,價格如何,是否對自己手上的貨有影響尚不清楚。

與去年同期比,收購價上調一截是洋蔥價今年走高的主要原因。楊國輝說,去年洋蔥剛上市時才0.8元/公斤,而和現在同期比也只有1.3元/公斤,鐵路運費每噸上漲30元,影響不大,等山東新洋蔥上市后,光運費一噸就能少近300元。

而做蔬菜批發的馬先生表示,蔬菜批發環節利潤不及終端零售,以他從山東膠南進白菜為例,前段時間進價2元/公斤,“五一”后持續降價,現在只有1.2-1.4元/公斤。從山東進貨到沈陽,包含各種費用到批發出去,加價只有0.8-1元/公斤,每公斤利潤0.1至0.3元,而零售環節每公斤利潤保持在1元甚至更高。

馬先生說:“我們到南方上菜,一般都是以行價從當地代辦手上取貨,并不直接與農戶接觸,并不知道農戶賣給他們的價格,有的蔬菜產前即被代辦簽訂合同買下,但菜價也不是幾個代辦所能操控的,取決于當時的供求變化。 ”

種植戶未受益高菜價

此前沈陽蔬菜上貨渠道多為山東、河南、河北等地,菜價高了,最大的受益者是菜農嗎?記者通過采訪山東蔬菜產地,答案卻是否定的。

山東省壽光市洛城鎮孫家村的王玉國對4月份的那場大雪記憶猶新,因為這場大雪差點讓他家的三個大棚絕產。他說:“三個大棚壓塌了一個,俺家種的兩棚茄子和絲瓜都凍了,那一茬全毀了。菜價那個時候為啥高?大家都沒有啊,氣溫低,不少蔬菜不結果,嚴重影響了產量。 ”

王玉國的鄰居孫琦說:“黃瓜那個時候都一斤6塊多錢了,問題是我們沒有啊,摘不下來,俺們也只有干著急。陰天的那半個來月摘了不到100來斤黃瓜,要是按往年正常的話,半個月得摘1000多斤。 ”

黃瓜每斤6元多的高價行情時,也只讓孫琦賣了600來塊錢。他說:“放在往年,我就一斤2塊錢也能賣2000多元了。 ”

當記者詢問到這么高的菜價誰最占便宜時,王玉國笑著說:“這還用想嗎?肯定是轉手的菜販子啊。菜販子信息靈,腦子活,敢冒險,不管菜價高低,流通環節賺錢總是比生產環節要容易。我們辛苦一茬的收成,可能抵不上人家轉手幾趟菜的收入。 ”

但孫琦表示:“今年這種情況也不一定,菜價太高了,有些膽小的販子也不敢多進,他們也不好把握菜價,要是碰到菜價不穩的時候,他們也做賠本買賣,但總之他們比我們強,我認識的幾個販子都看起來不咋樣,但資產都上百萬了呢。 ”

當地村民告訴記者,土地費用上漲,也直接導致種菜成本增加,當地人多地少,這幾年大家都在打大棚,每家的地幾乎全部用來打了大棚,有時候沒地的就兩家合著打一個,賣給一個人或者租給一個人,前幾年也就2000元錢,現在沒1萬元估計是拿不下了。

山東省壽光市候鎮的侯家昌已經連續種了10多年的蔬菜了,他說:“我寧愿菜價低一點,讓化肥、種子、農藥的價格降下來,你可能不知道,種菜這東西真缺不了化肥,每次澆水都得用,冬天可能一周,現在兩天就得一次。 ”“租地、化肥、薄膜啥都在漲,其實我們的收入和前幾年相比也差不多,現在的錢多不管用啊,100塊錢能干啥現在,你連一袋好點的化肥也買不了。 ”侯家昌感嘆。

細菜價差數倍謎局

蔬菜價格居高不下,對于菜價上漲最多的說法是氣候原因和生產成本的上漲造成的。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造成菜價上漲,自然條件、生產成本只是部分原因,而諸多銷售環節的層層加價,也是蔬菜價格上漲幅度擴大的主要原因。

某超市蔬菜供應商李先生表示,現在沈陽蔬菜市場的多數細菜來自云南、福建,而大眾菜來自河北、山東等地,有的直接從產地采購,有的則從北京等地批發市場轉運過來。

李先生說,進入超市的蔬菜,大致經過是:農民——當地批發市場——二道商販——本地市場——供應商——超市等,這么多環節下來,菜價層層疊加后常常要上漲不少,而細菜價格往往可能出現上漲多倍的可能。

李先生以荷蘭豆為例,從云南昆明運到沈陽的荷蘭豆,加上運費的成本價大約是5元/公斤,而超市銷售的荷蘭豆零售價卻在20-28元/公斤,中間相差五六倍。再像新土豆,從山東、福建農戶那里收購的價格應該在3.6-4元/公斤左右,可到了沈陽的批發市場就要賣到6.2-7元/公斤,翻了近一番。

目前,荷蘭豆在馬路市場、農貿市場、超市的零售價相差巨大,馬路市場荷蘭豆14元/公斤左右,農貿市場18-22元/公斤,而沈城部分超市可賣到20-28元/公斤。

同樣以香菜為例,大東副食超市的零售價每公斤不到4元,而馬路市場、農貿市場往往以每二兩1至1.5元的價格銷售,而部分大超市零售價可達每公斤16-20元。

大東副食蔬菜批發部經理徐剛說,在蔬菜采購上,他們采取了直接從產地上貨的辦法,即產地——超市的銷售模式,剔除了過去層層環節的做法,既保證了蔬菜的新鮮,又使大多數菜價降下來不少。

不過,徐剛同時表示,運輸成本壓力在菜價中體現得越來越明顯,最近一次的汽油價格上漲,汽、柴油每噸平均提高了320元,原先運輸一車菜(28至30噸)的運費是12000元,現在卻漲到了15000元,上漲了四分之一,這部分成本全都加到菜價里了。

本地菜開園將拉低市價

今年以來,高菜價困擾了沈陽居民將近半年,什么時候沈陽人才能吃上便宜又新鮮蔬菜呢?無論是批發商、零售商,還是專業人士,均認為隨天氣轉暖,地方菜大規模上市就是轉折點,而這個跡象正在顯現。

昨日,記者從十二線等蔬菜批發市場了解到,目前沈陽市場上的蔬菜,遼寧本土菜和外運菜約為1:1。從沈陽新民、鞍山海城和臺安、錦州北鎮等地暖棚生產的西紅柿、黃瓜、茄子等大眾菜陸續上市,價格也逐漸由高走低。

在十二線做了15年蔬菜批發的王艷說,今年菜價是她從事這行以后最高的一年。不過,她認為天氣因素是今年菜價大幅上揚的主因,4月連續低溫,暖棚里的蔬菜不生長,供應肯定跟不上需求。

王艷舉例說,前段時間到北鎮上西紅柿,每公斤要5.6元,當時連續陰天不結果,或者始終不熟。而現在氣溫升高西紅柿產量也在升高,上價也逐漸降至2.6元/公斤,降幅已經超過50%,力度還是蠻大的。

十二線蔬菜批發市場市場部一位人士表示,今年菜價高企與倒春寒天氣、收購價和運輸費、人工費上漲等綜合因素有關。以十二線一個裝卸工為例,前年日工資50元,而現在已上漲至80元,“這些都得打進菜價里”。

大東副食蔬菜批發經理徐剛認為,本地蔬菜已經開園了,原先豆角每斤要10塊錢,本地菜開園之后,可以很大程度上平抑價格,豆角的價格應該穩定在3.5元一斤左右。“本月15號左右吧,本地菜就可以全面上市了,這樣的話一般的青菜價格都能下調五成以上”。

不過,業內人士認為,受物價指數總體上漲影響,以及農資、運輸、人工費等上漲的不利影響,今年菜價很難恢復到去年的同期水平。

(李云靜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