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個股

尊重價值規律

鉅亨網新聞中心


在資本市場,浮現于市場表面的是四方力量的博弈,即國家資本力量、機構資本力量、居民資本力量及國際資本力量之間為投資利潤相互進行競爭與博弈。隱藏于上述四方力量博弈背后的是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作用的“規律力量”。規律力量隱藏不見,卻韌勁十足。四方主觀力量可以在一定時候改變規律力量作用的“波幅”,但卻無力改變規律力量運動的方向。

基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下列結論:

一是在遵從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的前提下,面對四方力量博弈的格局,選擇政策力量的指向為投資方向,因為政策力量不僅是利益分配的主要杠桿,也將是群體無意識力量的主導潮流。投資群體心理交互影響交互作用下,會放大“權威”力量。當群體意識形成之際,就會形成群體非理性,在一種非常潛意識作用下,投資者個體的意識消失了,暫時失去了判斷市場分析投資價值的能力。

二是不以挖掘投資題材為“投資策略”,題材性投資只能做“交易性機會”對待。2007年10月后A股行情螺旋盤下跌,除了國際金融危機漫延的效應外,也與2005年底市場前期過度利用各類“題材”進行炒作,利潤積累過大有關。2009年下半年以來行情逐步下降,除了投資者集體意識對未來“復蘇”不確定及刺激政策退出的擔憂外,也與各種題材炒作過度有關。伴隨四萬億投資的逐步推開,地區振興開始為投資者群體所“矚目”,西藏概念、新疆概念等都輪回地為投資者炒作。股市投資雖然是“投資未來”,但未來的概念仍然需要能夠產生真金白銀,才可能為后來者跟蹤投資。上述“概念”的形成,往往與政策創新有關,但政策創新與利潤實現有一個時間差,如果概念性投資透支未來,如果未來的利潤前景沒有想象的好,如果后來者沒有加盟“投資群體”即沒有喪失基本的判斷力,要領性主題投資可能僅是一種“炒作手段”。


三是不以短線操作為投資策略“習慣”。題材性的短線炒作,起到了時間短,收益高見效快的效應,短線發財的利益誘導將投資大眾吸引到市場,所謂新開客戶數量增長,有時是一些題材行情起到了誘發作用。財富效應大大擾亂了大眾本來的平常之心,一夜發財的心理在投資者中間迷漫,發財的傳聞在社會中自發傳播,形成了股市到處是黃金,遲到就后悔的臆想。最終成也散戶,敗也散戶,中國證券市場就出現散戶盈虧循環的“投資者教育”。如果投資不是以規律力量為導向,而是以人為的題材作為導向,一旦短線操作成癮,就會形成操作性的“路徑依賴”,這種路徑依賴會讓投資者陷于“狂躁”情緒之中,失去了自我意識對市場的判斷力。

四是尊重價值規律,則是投資取勝法寶。資本市場四方力量博弈中,政策力量最大,但政策出臺不是無規律的,而是以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運行變化的情況擇機推出的。中國證券市場的行情變化往往與流動性變化的特殊規律有關,流動性泛濫或者流動性萎縮,卻是自然規律起到背景式的作用。中國農業生產周期大約是五年半左右,物價變化的周期基本上與農業生產周期對稱。物價變化周期基本上規定了中國貨幣價格周期,貨幣價格周期恰好是包括資本市場在內一定價格變化的中軸,也是四方力量進行利益分配的杠桿。由于特殊的貨幣調控與管理體制,流動性的寬松與緊縮,也可以視同貨幣價格變化的另外替代指標。當流動性實質上進行收緊的時候,我們可以視同貨幣價格事實上上升,作為利率倒數的資本品價格因此就形成了向下的趨勢。如果投資者想以價值規律為導向,充分利用不同行業的價值發展變化的規律,做好投資戰略及其投資策略,就得充分掌握人民幣價格結構及其內在價值變化趨勢,才能在通貨膨脹形成之際,充分把握產業結構優化與升級、消費結構擴容與升級的機會,做好投資組合,特別是善于充分通貨膨脹帶動的食品上游與下游的投資機遇。因此培養長期投資不是短期炒作的習慣,也是投資者教育與投資策略的基本要求。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