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期貨

全球農產品“漲”聲一片 輸入性上漲壓力增大

鉅亨網新聞中心


有業內人士表示,隨著農作物進口規模不斷擴大,面對全球農產品價格的集體上漲,輸入性價格上漲壓力持續上升,包括糧食在內的農產品價格在國家調控壓力下仍會小步上行。

據證券時報8月10日報道,俄羅斯旱情引發的全球小麥恐慌性采購潮近日有所消退,但投機資金涌入農產品市場的熱情絲毫不減。面對全球農產品價格的集體上漲,國內農產品價格“輸入性上漲”的壓力不斷增大。

國際小麥牽頭 農產品聯袂走高

俄羅斯近期出現了130年以來最為嚴重的干旱,并于上周四宣布禁止小麥出口,導致全球小麥價格飆升,CBOT小麥價格兩個月內漲幅已接近一倍,并觸及兩年來新高,市場出現了恐慌性小麥采購。


統計顯示,7月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小麥價格上漲42%,創50多年來最大單月漲幅。歐洲市場小麥價格8月2日升至211歐元/噸,自6月底以來上漲將近50%,為30多年最大單月漲幅。

鑒于此,各國官員們紛紛向市場保證全球糧食供應充裕,2008年出現的糧食危機不會重演。在此情況下,美國小麥期貨出現回落,上周五下跌逾7%,本周一亞洲交易盤中下跌近5%。

然而,盡管國際小麥價格出現回落,但大豆、玉米和油脂等農產品價格卻開始走高,并紛紛創下年內新高。

投機資金涌入農產品市場

“顯然,投機資金涌入了農產品市場,加大了做多的力度。”一德期貨研究院院長陳瑞華表示,雖然俄羅斯和東歐的干旱使農作物受損,但國際市場谷物庫存遠遠高于2008年,小麥庫存處于23年來的高位,短期內小麥價格卻出現如此罕見的漲幅,這說明投機資金加大了農產品市場的參與力度,短期內主導了市場走勢。

顯然,基金買盤在促使小麥價格短期高漲之后,吸引了更多投資基金對小麥、玉米、大豆等農產品市場產生興趣,資金流入跡象明顯。

統計顯示,CBOT小麥期貨未平倉合約自7月中旬以來躥升9.76%,創下4年來最高。此外,CBOT大豆市場資金流入跡象也非常明顯,大豆、豆油等持倉規模持續放大,凈多頭頭寸不斷上升。

國內農產品輸入性上漲壓力大

“隨著農作物進口規模不斷擴大,輸入性價格上漲壓力持續上升,包括糧食在內的農產品價格在國家調控壓力下仍會小步上行。”東方艾格農業咨詢公司總經理黃德鈞表示,中國農產品進口力度正在加大,不少品種比如大豆等早已是凈進口,國際市場價格對中國的影響也在深化。

“由于國際小麥價格連續攀升,國內進口小麥完稅價也達到年內最高點,國內優質麥價格將會有小幅上漲動力。”鄭州糧食批發市場的最新報告指出,國內農戶惜售的情況在加重,上漲預期使得國家托市收購進度相對遲緩。

(郭建英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