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的秘密交易:沙特持有美債數量因何成謎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2-05 14:07
新浪美股北京時間4日訊 油價的不斷暴跌和預算赤字的持續膨脹正迫使沙地阿拉伯尋找新的收入來源——該國已經消耗掉了至少1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甚至開始考慮出售沙地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的部分股份。
彭博視點刊文指出,這種情況下,人們很容易就會想到,其實沙特還有一個選項,即動用他們的另外一部分重要資——大量持有的美國國債。
這便令人不能不感到憂慮了。盡管大家都相信沙特是持有美國國債最多的國家之一,但是具體的數量卻几乎沒有人知道,而他們一旦在債市上有所動作,很自然就會破壞市場的穩定。
美國財政部公佈了超過100個國家和地區持有美國國債的具體情況,唯獨沙特和14個其他國家和地區是秘密。
這樣的安排顯然有悖於當代金融透明性的原則,事實上,沙特這種非常有爭議的特權身份是源自於1970年代的石油危機。
沙特的特殊身份是1973年阿以戰爭時形成的。當時,美國為以色列提供了軍事支持,而石油輸出國家組織對支持以色列的國家進行了石油禁運報復,導致油價飛漲,造成了經濟浩劫。
1973年,尼克鬆總統因此成立了聯邦能源辦公室,並任命當時的副財政部長西蒙(William Simon)為美國第一代“能源沙皇”。
西蒙當年因在所羅門兄弟進行債券交易而聲名鵲起,是所周知的急性子。伊朗國王宣佈,在禁運之后,美國依然在進口和以前同等量的原油,氣得西蒙批評這位國王是“不負責任和粗心大意的”,他是“傻瓜”。
盡管西蒙后來不情願地收回了自己的言論,但他對伊朗的疑心卻沒有解除:他相信,這位國王是一個愚蠢的自大狂。這種想法導致他與尼克鬆和基辛格起了爭執,因為兩人都相信要維護美國在中東的利益,這位伊朗強腕人物是不可或缺的。可是,西蒙的同情依然堅決地轉向了另外一個石油輸出國——只是勉強加入了禁運的沙特。
正在西蒙想辦法解決石油危機的時候,華府爆出了水門事件。1974年5月,財政部長舒爾茨(George Schultz)去職,尼克鬆提名西蒙接任。
在尼克鬆下台前的混亂中,西蒙迅速採取行動,於1974年8月,即安排了一次沙特出訪,尼克鬆在當月辭職。
西蒙制定了一個坦率的計劃,想要同時達到幾個目標-:在預算赤字不斷上揚的情況下為美國國債找到一個新買主,保證石油美元能夠迴流到美國,同時以犧牲伊朗為代價培養與沙特的伙伴關係。
這當中的關鍵就是必須服沙特將其大量資金盈余用來購買美國國債。沙特同意了,但是有一個附加條件:購債數額必須保持秘密。或許,他們是擔心購債會導致其他歐佩克國家懷疑他們的忠誠度。
西蒙接受了對方的條件。沙地阿拉伯貨幣管理局可以通過一種特殊的“附加”機制,而非拍賣渠道來獲得美國國債,當時他們是唯一享有這種待遇的國家。這樣,他們的購債數量就可以被和整體數據混在一起,保持秘密了。
剛開始,並沒有誰注意到這樣的安排。1978年,議會想要了結沙特石油美元的相關信息時,大家才發現了這一點。不過,卡特政府尊重了當初的協議,拒提供任何具體的沙特持債數量。
於是,紐約州民主黨議員羅森塔爾(Benjamin Rosenthal)開始了孤獨而漫長,而且很多時候是令人沮喪的努力,想要從財政部將這些信息挖掘出來。
羅森塔爾的發現讓人大吃一驚。1979年,審計部門得出結論,“財政部就金融保密性對沙地阿拉伯,以及或許還有其他歐佩克國家政府做出了特殊承諾,以換取他們購買美國國債”,報告認為,這是一種“交換條件”。
不過,總審計長辦公室可以不要求財政部提供具體細節。西蒙對審計部門表示,只能提供包括沙特持債在內的整體數字,“不然沙特就不可能同意這樣的安排”。審計部門對此表示了認可。
羅森塔爾相信,西蒙的做法違犯了財政部的相關規定。和議會及審計部門的許多人一樣,他相信財政部所謂機密的法是不正當的。
可是,這位議員遇到了巨大的壓力,始終無法獲得這些數據。財政部宣稱,保密符合1976年《國際投資調查法案》,對於這份規定語焉不詳的法案,財政部的解讀是,這意味他們不能披露“特定投資者”的信息。
他們由此獲得了合理化的根據,也繞開了一個重要的事實——這法案是在他們做出這番安排幾年后才通過的。更不必,那些共主義國家似乎就無法受到法案的保護,他們的持債情況隨時發布,全世界都可以知道。
之后幾年,羅森塔爾繼續嘗試要獲取這些信息。中央情報局試圖發布這些數據,但是財政部剝離了各種真正有意義的細節,使得前者的努力變得全無價值。羅森塔爾確實想辦法獲得了一些有限的數據,但是保密政策卻始終沒有被動搖。
一切就這樣走到了今天。現在,大家還是一樣想知道:沙特到底持有多少美國國債?考慮到這個問題背后糾結的歷史,以及沙特拋售可能造成的市場影響,或許美國財政部是時候站出來清楚了。(子衿)
- 供應風險與需求疲軟拉鋸 油價短線震盪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