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美國精英如何堆砌經濟之壘

鉅亨網新聞中心


新浪財經訊 北京時間7月20日下午消息,據彭博報道,近一個世紀來,美國各地收入正轉向均衡,像阿拉巴馬這樣的窮州也在逐漸趕上加利福尼亞州這樣的富裕地區。但這種情況正在發生變化。

經濟學家長期以來一直在向本科大學生灌輸這一歷史實情,以作為羅伯特-斯隆獲諾貝爾經濟學的增長理論的一個例證:貧窮地區缺乏可使本地勞動力提高生力的資本。投資者將資本轉移至這些貧窮地區,希望能夠將生力部分提升轉為更高的回報。全國範圍內的生力將逐漸接近,薪資差異隨後也會縮小。當資本能夠自由流動,越是進入更貧窮地區,其增長也會更快。


哈佛大學甘迺迪政治學院經濟學家Daniel Shoag稱:“這是宏觀經濟學的一個重要關聯。這是一個很強有力的理論,我們在宏觀經濟學入門課程中都有講述,因為這是少數可以通過模型預測的宏觀事實,它不具重覆性而且很有說服力。

或者說曾經是這樣的。過去30年來,趨同(convergence)几乎停止。貧窮州的收入也停止了對富裕州的追趕。

勞動力流動

Shoag和哈佛經濟學博士Peter Ganong在一篇新論文中提供了解釋:趨同的關鍵從來就非僅僅是資本流動。還要有勞動力流動。更好的生活前景一度將各種背景的人群吸引至紐約和加州等富裕地區,但現在隻適用於受過良好教育的精英,因為富裕地區的房價已經貴得具有了驅趕力。(Shoag和Ganong以精彩的擬人圖片演示了這一變化。)

這些收入最高的州曾經人口增長也最為迅猛,因為美國人不斷遷移至收入更高的地區。久而久之,這一遷移活動縮小了地域收入差距。1940年,康狄涅格的人均收入是密西西比的四倍多。到1980年,康狄涅格人均收入仍高得多,但差距僅僅為76%。Shoag和Ganong發現,在二戰後的二十年裡,美國各州平均收入趨同現象有三分之一要歸因於人口流動。

但遷移模式在1980年後發生了變化。Shoag稱:“人口沒有流向舊金山、紐約或波士頓這樣的富裕地區,而是轉向了菲尼克斯或佛羅裡達這樣中等收入地區。”低技能勞動者,既接受教育時間低於16年的勞動者,實際上正從高收入州遷出。

問題並不是他們無法找到“收入還不錯”的工作。就連沒有大學學位的人也仍然可以在富裕州賺更多錢。但這些錢的購買力卻不如其他地區。在紐約或洛杉磯等地區,住房的高負擔遠高於一個技術工人、醫院收銀員或美發師的額外所得。更高教育程度的人在這些城市生活也要付出更多收入,但他們的高收入意味住房成本會佔據他們收入的較小部分。

Shoag稱:“我妹夫是為招待,他在波士頓能找到收入要遠高於俄亥俄的工作。但這的生活費用太高,沒有必要來到波士頓,沒有必要來找一份不需要大學學位的工作。”(俊逸)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