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分析〉行動裝置強勢上位 紐時:傳統科技巨擘接下戰帖

鉅亨網陳律安 綜合外電


英特爾(INTC-US)靠著電腦上的處理器晶片,獲取了大把財富、微軟(MSFT-US)則專攻軟體、Google(GOOG-US) 有著網路搜尋魔法。但這一切可能將面臨天搖地動的轉變,只因為一股力量崛起:行動裝置。

《紐約時報》報導,這些科技巨擘忙著改造商業模式,因為人們越來越少坐在桌前使用電腦。這些科技業曾一手顛覆傳統產業,不僅賣書賣音樂還能訂飯店,現在他們也從智慧型手機及平板電腦上嘗到同樣的苦頭。


研調 Forrester Research 分析師 Charles S. Golvin 指出:「科技業必須改變思考模式。比方說『我們的客戶透過行動裝置做的,與我們透過傳統網路介面提供的有什麼不同』。」

他補充:「很有趣的是,現在提到傳統網路業時,很像它是幾世紀前的產物,但事實上它不過是上個世紀的東西。」

科技業巨擘仍然獲利頗豐,不過全世界的行動熱潮仍讓它們付出了代價,這從上周 Google、微軟、英特爾 的疲弱財報可以略知一二,而這與行動裝置脫不了干係。投資人對於臉書的財報,也因為同樣的理由感到緊張。

Yahoo 新上任的 CEO 梅爾周一承認,未能從行動裝置獲利,且必須成為一間行動導向的企業。

英特爾電腦晶片的銷量大幅下滑(其獲益較智慧型手機晶片高得多)。就微軟而言,PC軟體銷售下滑。Google 從廣告主那收到的點擊費用也降低,這是因為手機廣告爆炸性成長,且成本也較網路廣告低。廣告主還在想怎麼讓效益最大化。

自從 IPO 後,臉書在無法從行動裝置獲利的壓力下,市值跌掉一半,現在每 10 位用戶中,有 6 位透過手機登入。

想透過手機獲利,端看科技業如何「靈巧」地追蹤行動用戶的喜好,比方說商店、電影院、Pizza 店的資訊等等。這也關乎消費者及政府對於自己的行蹤被「監視」會怎麼反應。

臉書正在實驗利用消費者資訊,在其使用應用程式時顯示廣告。Google 則能讓利用登入用戶在電腦上搜尋過的東西,來在其手機上顯示廣告。不過在上周,歐盟官員警告 Google必 須在隱私策略上做出調整。

此外,市調機構尼爾森指出,僅有 1/5 的智慧型手機用戶認為廣告「可以接受」。(接下頁)

[NT:PAGE=$]

研調機構 comScore 數據指出,時至今日,近半美國人擁有智慧型手機,想想 iPhone 問世不過短短五年,人們採用智慧型手機的速度讓人驚奇。 eMarketer 數據指出,人們透過手機上網、玩app、聽音樂於過去兩年間成長 1 倍至每天 82 分鐘,但今年電腦上網的時間僅將成長 3.6%。

哈佛商學院教授 David B.Yoffie 指出:「智慧型手機上能做的事情成長太快,讓人猝不及防。」這得要歸功於網路,才能讓它短短幾年就改變人類的行為。

不過產業分析師指出,手機也給了廠商一個大機會,畢竟人們透過手機透露的資訊比較多,比方說造訪何處、想買什麼東西等等。

消費者可能會討厭生活被廠商入侵,但企業認為代價或許值得─你能在靠近一間商店時,獲得那間店的折價券。Google 執行長 Larry Page 上周向分析師表示:「我們現在住在一個新限時,螢幕的普遍讓人們從網路轉到實際行動的速度快上多,過程也更加滑順。這將創造出許多廣告機會。」

企業嘗試不同的方法接下戰帖。儘管財報不漂亮,但 Goolge 預期來年將在手機上的app、廣告、媒體獲利達到 80 億美元。Google 也讓人們靠近商店時,會有該商家的廣告。但其挑戰在於,無從得知廣告被看過後,消費者究竟有無購買行為。

微軟也不會缺席行動浪潮,它推出了 Win8 作業系統應戰。不過該公司高層認為獲利下滑是因為手機之外的原因,比方說總體環境不佳,以及人們等待Win8 上市。

微軟執行長鮑爾默是這麼說的:「Win8 是微軟新紀元的開端。」

英特爾也開始為智慧型手機製造晶片,也著眼另一個商機:雲端中心處理器的晶片。其發言人 Jon Carvill 表示:「英特爾以往缺席智慧型手機及平板的演進過程,現在一切都將改變。」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