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李嘉誠撤資信號:香港經濟地位恐不保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1-19 08:32


李嘉誠撤資信號:香港經濟地位恐不保
李嘉誠撤資信號:香港經濟地位恐不保

李嘉誠變更注冊地的行為,從法律上說,兩大集團已是事實上的在港“外資企業”。不過,我們並不需要對這一舉動給予過多解讀,更不必以“陰謀論”的態度去揣測“世紀大重組”背后的秘密。因為,無論是重組,還是改變注冊地,無非都是企業轉型中的常規動作。這一觀點值得關注。


進入2015年,財經界的第一個壞訊息是李嘉誠撤資香港:對其旗下長江實業以及和記黃埔有限公司展開最大規模的資產重組,新公司注冊地由香港搬到了開曼群島。

李嘉誠是華商翹楚,是改革開放后最早到中國大陸投資的香港富豪,在中國內地高層有良好的政商關係,李嘉誠每次都審時度勢,出手不凡。從一年前李嘉誠撤離大陸樓巿,到如今從香港撤資,在中國商人的眼里,李嘉誠具有先人一步的預判能力。這次李嘉誠撤資香港,震動朝野,一時間滿城爭說李超人。

彭博商業周刊刊文稱,輿論對李嘉誠撤資的擔憂,其實隱藏著港人對自身經濟地位滑落的擔憂。

李嘉誠和香港經濟的關聯度到底有多大?在香港無論是到超市買東西,還是到銀行存錢、交通出行,甚至繳納水、電、煤氣、通訊費……到處都是李嘉誠的產業,香港人每花三塊錢就有一塊錢流向了李嘉誠的公司,難怪有人稱香港為“李家城”。

重組前,李嘉誠旗下的長江集團成員包括多家公司:長實、和記黃埔、電能實業(前香港電燈)、長江基建、tom集團等上市公司,同時遍布香港大街小巷的和記電訊、屈臣氏、百佳等也都為李嘉誠擁有或者關係密切。截至2013年10月31日,長江集團旗下在香港上市的公司的總市值為一萬億港元。

輿論對李嘉誠撤資的討論並非“太陽下的新事”。2013年,有關他從香港、內地撤資的傳聞一度盛囂塵上。為此,低調的“超人”罕見地邀約南方報業進行專訪澄清。那也是“超人”5年來首次接受專訪。

李嘉誠變更注冊地的行為,從法律上說,兩大集團已是事實上的在港“外資企業”。不過,我們並不需要對這一舉動給予過多解讀,更不必以“陰謀論”的態度去揣測“世紀大重組”背后的秘密。因為,無論是重組,還是改變注冊地,無非都是企業轉型中的常規動作。

從重組方案來看,李嘉誠無疑是想要進一步梳理“李家王朝”的內部業務。此前,長江實業與和記黃埔太多業務存在交叉重復,重組后,兩大集團的業務分類也更加清晰,地產業務與非地產業務分屬兩個集團來操作,避免了此前的內部競爭或利益輸送等嫌疑,企業運作也更加透明。

所以,從投資者角度來說,李嘉誠實施的這一重組方案實屬重大利好。

對此,市場也做出了正確解讀,在1月12日的交易中,長實、和黃漲幅均超過10%,並帶動當日恒生指數大漲,一度越過24000點。

而改變注冊地,也不過是李嘉誠的必然選擇。李嘉誠管理的長江實業與和記黃埔兩大集團早已經是世界級企業,根據最新數據,它們的合計市值超過6600億港元,幾乎是大陸金融巨頭平安集團的兩倍。這樣規模的企業,在制定發展戰略的時候,當然是超越香港乃至於整個中華圈的。

在全球化加速的今天,沒有哪家世界級企業的管理者,會將發展和投資的目光局限於一隅。

事實上,李嘉誠早在多年前就開始版面海外:2010年,他以91億美元,購得英國電力企業edf energy的電網資產;2013年,李嘉誠旗下長和系先后收購愛爾蘭02電訊業務、荷蘭最大廢物轉化能源公司avr,以及新西蘭第二大廢物管理公司enviro waste。

除去公共服務業外,李嘉誠在新科技領域近年來也頻頻出手,投資facebook和美國人造蛋公司就是其中最為知名的案例。這樣來看,兩大集團的注冊地改換至開曼群島,不過是李嘉誠“全球化戰略”中的一步而已,實在不需大驚小怪。

至於選擇在開曼群島注冊,更是步了許多知名企業的后塵。如果要將在開曼群島注冊的中國企業名單開列出來,我們會發現許多熟悉的名字:阿里巴巴、百度、騰訊;再將名單延伸到海外,還會有更多驚喜發現:可口可樂、寶潔、英特爾。

相信每個看了這份名單的人,都會對輿論炒作“李嘉誠撤退”而付之一笑。畢竟不會有人認為,可口可樂不再是一家美國公司?阿里巴巴不再是一家中國公司?

其實,仔細分析李嘉誠的公司業務,也就不會對他的“撤離”杞人憂天了。就在2014年年底,長江實業剛剛投資2.7億港元,購入中航工業集團旗下中航國際9.74%的股份,成為后者的第二大股東.

另外,在中國,李嘉誠兩大集團持有的土地儲備達到1580萬平方米,這意味著重組后,長地的主要業務仍然在大中華區。

“超人”旗下兩大集團在香港和內地的業務盤根錯節,起碼在看得見的時間內,兩地業務仍是兩大集團生存之本。

而無論是2013年的傳聞,還是這一次的重組方案,之所以會引起輿論對李嘉誠撤資的擔憂,其實隱含著港人對自身經濟地位滑落的擔憂。

而這又反過來提醒香港特區政府和中央政府,必須堅持“一國兩制”的大政方針,維護好香港自由經濟的傳統。如何平衡好建設自由市場與遏制寡頭財閥之間的關係,這對香港特區政府已經形成了現實的考驗。

去年《經濟學人》雜志舉行的一次調查顯示,包括香港和台灣地區在內的中國,正在逐漸被視為一個單一的經商地區,而取代原來的亞太地區。再加上國內三大自貿試驗區的開放,香港傳統的中國門戶角色受到內地同等級城市的巨大挑戰。

事實上,李嘉誠作為亞洲首富(在2015年伊始超越馬云重返亞洲第一),其眼光和雄心早就超越普通香港富翁。這從他近年頻頻在海外投資公共環保和高科技企業就可看出。

2014年,李嘉誠旗下維港投資共投資15家初創企業,這些公司均分布在健康、互聯網金融、人工智慧、大數據、在線廣告等新興領域。

“超人”李嘉誠早就不是跟隨政府,亦步亦趨投資地產、港口等傳統行業的那個香港商人了,他已蛻變為一位放眼全球、緊跟技術尖端的企業家。

正如他自己提及的,“從前經商,只要有些計謀,敏捷迅速,就可以成功;可現在的企業家,還必須要有相當豐富的知識資產”。這么來看,區區1000多平方公里的香港,也就只能是一座無法容納李嘉誠的“城”了。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