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包不再當道!工資運輸成本齊漲 "美國本土製造"正在重回主流
鉅亨網李家如 綜合外電
美國製造廠商包括福特,近來陸續將工作機會移回美國本土
隨著生產成本上揚,通用電氣 (General Electric) (GE-US) 正在生產的高效熱水器工廠該何去何從?它該繼續留在中國,亦或是帶著 400 名職缺與重新整修的工廠重回美國?
根據《USA Today》報導,越來越多美國製造商,包括通用電氣、NCR (National Cash Register) (NCR-US) 與開拓重工 (Caterpillar)(CAT-US) 等,陸續將某些生產線由中國等代工國轉回美國本土。
福特汽車 (Ford Motor) (F-US) 週三表示,美國將取代以往日本、墨西哥與印度等地供應商,預計至 2012 年將帶回近 2000 個就業機會回到美國。
專家表示,這些舉措可減少美國製造業工作流失。「我認為失業率會開始減緩,更會看到某些就業機會陸續回籠。」IDC 製造業研究部分析師 Simon Ellis 表示:「這會使得工作流失與就業增加機會相互抵消,而達到平衡狀態。」
過去幾年來,中國工資與運輸成本大幅上揚,反觀美國的薪資水準大致持平,甚至隨著金融危機而隨之下滑。
在此同時,美國製造商更飽受外包製造產品質量差強人意,交貨周期過長無法及時反應客戶需求,甚至飽受外國承包商竊取智慧財產權與等困擾。
也有製造商反映,國外生產必須負擔龐大運費,它們希望工廠可以距離工程師、供應商與顧客更近。也有廠商指出,它們不喜歡在半夜打電話,甚至一年到頭要到亞洲出差好幾趟。
MAPI 製造商連盟顧問 Jeremy Leonard 分析:「很多公司到海外生產,主要看中低廉的勞動力,若不只把焦點聚於工資,好好計算整體成本花費,你會發現外包並沒有想像中來的划算。」
雖然將生產線轉回美國本土的企業,至今仍遠遠少於將工廠外移至中國、印度或其他國家的公司。但已有越來越多美國製造商,重新著手規劃海外佈局。
美國製造業聯盟執行董事 Scott Paul 指出:「內包 (Onshoring) 的作法至今仍是涓涓細流,而非洪水般匯集。」
未來勞動密集產業,例如服裝、紡織品與電視等,可能會繼續於海外生產。此外,運費較低但屬高價位的筆記型電腦和手機,應該也會維持海外製造模式。
[NT:PAGE=$]
根據 MFG.com 6月份的調查,有 21% 的北美製造商表示,他們在過去 3 個月中把生產線遷回本土或更接近美國,較今年第一季調查增長12%。另外,有 38% 的製造商正考慮在未來 3 個月內執行搬遷計畫。
過去幾十年來,中國工廠工資僅佔美國的十分之一,使外包模式成為主流,造成美國本土就業機會大量流失。但中國工人的薪資在經濟快速起飛及近來的罷工事件支持下,過去十年來每年快速上漲 15%。
雖然中國工資仍遠低於美國的薪資水準,但過去 4 年中,隨著高油價與運輸船隻減少,航運成本大幅上揚 71%,種種因素讓美國與其他國家的整體生產成本差距正迅速縮小。
對通用電氣來說,隨著外國生產成本花費增加,至今已陸續將某些產品移回美國生產,先前更獲得美國政府鼓勵生產節能商品的 10 年共 2500 萬美元的稅收減免獎勵。
通用電氣也擔心,隨著中國決定將讓人民幣兌美元逐步升值的決策,將使該公司在中國製造的產品成本更高。因此,該公司計畫未來五年內會將部分海外生產的家電產品移回美國,創造數百個就業機會。
此外,NCR 同樣決定將於中國、印度與匈牙利生產的自動櫃員機移回美國喬治亞州,並為該地區帶來至少 3000 個相關就業機會。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