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200億企業債獲34倍認購 信用債市場現兩極分化
鉅亨網新聞中心
盡管近期信用債券市場出現一系列風險事件,但是對于“34倍的認購倍數”,中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下稱“中石油”)2012年發行的第一期企業債仍交出一份完美答卷。
1月10日,中石油在銀行間債市招標發行200億企業債受到機構的瘋狂追捧,7年期和10年期品種的認購倍數分別達到34.13和34.01倍,創歷史新高,中標利率分別為4.54%和4.69%,也遠低于市場預期。
“兩期債都是34倍的驚人認購,由于有投標收益率下限,大家都往死里投,要是放開下限,不知會不會到4%以下。”一券商固定收益部人士不無唏噓地說。
從1月4日AAA級債券08鞍鋼MTN1債延遲兌付“虛驚一場”,到我國債券市場上首例由擔保公司為債券違約進行代償事件的出現,近期信用債市場風波不斷。于是,大企業的高評級債理所當然地成了避風港,信用債市場的兩極分化也由此加劇。
高評級信用債受追捧
今年的第一個交易日,銀行間債券市場出現兌付“烏龍”事件,本應于當日還本付息的鞍鋼集團50億元三年期中票資金未及時到賬,一度引發市場騷動。盡管當日下午,資金如期到賬,并未實質性違約,但給本已“風聲鶴唳”的信用債市場又蒙上一層陰影。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1月5日,2010年發行的中關村集合企業債中,北京地杰通信設備股份有限公司因經營狀況惡化,自主償債能力較低,已向債券擔保人中關村科技擔保有限公司申請履約兌付,成為我國債券市場首次發行人主體違約事件。
雖然中關村科技擔保明確其本息履約兌付,但1月9日地杰通信信用等級仍被大公國際由BBB+下調至CC,評級展望為負面。
日前,山東海龍股份公司亦公告稱:截至1月5日,ST海龍及控股子公司因資金緊張,部分在金融機構申請的貸款逾期。如果公司繼續出現大幅虧損,必將影響債券的信用與兌付,進而可能出現違約。“11海龍CP01”成為另一只瀕臨違約的信用債。
種種事件預示,2012年或將成為中國信用債市場的違約“元年”。
在此背景下,中石油2012年第一期企業債發行啟動,7年期和10年期各發行100億元,中石油集團主體信用級別和本期債券信用級別均為AAA級。債券票面年利率為Shibor(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基準利率加上基本利差,Shibor基準利率確定為5.24%,7年期品種基本利差區間為-0.70%-0.30%,10年期品種為-0.55%-0.45%。
最終的投標結果顯示,兩個品種中標利率均位于區間下限,超過30倍的認購倍數亦遠高于市場預期。
去年10月,財政部與國稅總局出臺利息收入所得稅減半政策后,國家發改委又下發文件,確認中國鐵路建設債券為政府支持債券,10月26日招標的200億鐵道債在各方助力下,亦曾遭到機構瘋搶,但認購倍數也才接近17倍。
國海證券固定收益研究員范小陽認為,高評級信用債攻守兼備,是平衡目前主流預測與超預期情形的較好選擇,因此備受追捧。一方面,如果利率產品繼續下行,牛市超預期拉長,高評級信用債同樣可以享受收益率下行的利好;另一方面,如果利率產品“原地踏步”,高評級信用債由于收益率處于歷史偏高水平,既可以規避信用風險,又可以獲取票息收入。
信用債市場春天?
“一邊是海水,一邊是火焰”,正是當前信用債券市場高度分化的真實寫照。而在近期信用市場頻現利空的背景下,中石油企業債此番受到熱捧,亦令市場人士倍感振奮。
“信用市場的春天真的來了,這邊海龍債瀕臨違約,那邊中石油債認購34倍……信用利差迅速拉大,這才是真正的信用市場。也許要等到‘地雷’炸掉一個,這個市場才算真的建立健全。”一國有大行交易員稱。
2011年,我國信用債發行總量達2.22萬億元,同比增長近40%;截至2011年末,全部公司類信用債余額約4.6萬億元,全球排名第三。
日前,在全國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上,中國證監會主席郭樹清表示,努力推動資本市場的結構調整和服務能力提升,顯著提高公司類債券融資在直接融資中的比重,研究探索和試點推出高收益企業債、市政債、機構債等債券新品種。
據業內人士透露,目前監管部門已著手研究高收益債發行上市事宜,有望在不久的將來推出。
高收益企業債是指由低信用級別的公司或市政機構發行的債券,這些機構的信用等級通常在BBB級以下。由于信用等級較差,所以收益較高,該類債券在不出現風險的情況下收益將頗為可觀。在國外此類債券被稱為垃圾債券,是一個重要的證券市場品種。
盡管監管部門頻吹暖風,但有市場人士指出,在風險事件頻出,又沒有相應的制度對沖的情況下,任何想要建立高收益率債券市場的意愿都不可能實現,因為可能面臨沒有足夠投資者的窘境。
由于信用對沖工具在短期內很難出現,所以建立和發展專門的信用債券投資基金等各類專業債券投資主體是制度建設層面上,應對信用風險的必要措施。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