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穗沈建光:一季度降準降息概率小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1-19 08:49
瑞穗證券亞洲公司首席經濟學家 沈建光
2014年12月PMI數據與諸多高頻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在進一步放緩。與此同時,受需求疲軟和油價下跌的影響,通縮壓力仍然不小。對此,貨幣政策有必要進一步放松給予支援。然而,考慮到上次降息后銀行間利率反而上升,融資炒股風氣大盛,央行出於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和金融穩定的考慮,可能會推遲降準降息。筆者預計,未來一段時間,貨幣政策仍將更多的采取定向寬鬆措施。
經濟增長放緩趨勢明顯。盡管去年12月消費、工業生產、投資等數據尚待公布,但從已經發布的PMI數據以及諸多高頻數據中,不難發現整體經濟增速仍在下降。其中,2014年12月PMI回落至50.1%,比11月降低0.2個百分點,降至18個月新低。與之相佐證,匯豐PMI指數也呈現下滑趨勢,該指數下降至49.6%,是過去7月首次回落至50%以下。
同時,通縮風險在加劇。2014年12月CPI同比增長1.5%,比11月略有提高。其中,受季節性影響,食品價格大幅反彈,同比增長回升至2.9%,特別是蔬菜、水果等受寒冷天氣影響,價格反彈明顯。相比之下,受油價持續下跌影響,非食品價格同比增長0.8%,是2010年1月以來首次低於1%水平。生產領域的通縮跡象則更加明顯,2014年12月PPI降至-3.3%,連續34個月處於通縮階段,更反映生產需求疲軟與大宗商品價格下調的影響。
從經濟基本面分析,當前中國經濟已面臨增長與通脹雙低的格局,央行有必要保持寬鬆的政策方向。確實,從經濟理論分析,央行若推出降息降準已經符合邏輯。比如,降息方面,當前貸款利率仍然較高,實體融資成本較貴,加之長期生產領域通縮,企業已經不堪重負,降低利率是諸多處於生產困境中的企業的強烈呼聲。而降準方面,考慮到如今外匯占款增加已經低於以往,20%的準備金率實屬過高,且未來央行在貨幣政策工具使用上將更多地采用價格型工具,保持過嚴的數量控制,同樣不利於價格發揮作用,故而今年降準降息的推出也是很合理。
然而,筆者發現,當前存在部分證據顯示央行在貨幣政策選擇上正面臨兩難局面,特別是考慮到國內股市風險以及全球匯率動盪格局等因素,降準降息預期或推遲到一季度以后。
自2014年下半年以來,A股市場經歷一輪快速上漲的行情,遠好於海外主要市場表現。毫無疑問,本輪股市上漲是基於過低估值修復、央行降息導致流動性壓力緩解,以及市場對改革持樂觀預期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而在筆者看來,一定程度的股市上漲不僅是決策層樂見的,也是化解中國經濟困境所需要的。畢竟股市已有很長一段時間處於熊市,藍籌股被低估,不利於股市發揮直接融資的功能。而且股市反彈也有利於疏通直接融資渠道,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補充企業資本金進而降低企業杠桿率過高的風險。
但是,過快的上漲卻引發泡沫化風險,超出決策層預期。與此同時,本輪牛市上漲中,杠桿化產品得到大量使用,決策層正在擔心金融穩定風險。從數據來看,目前市場融資融券規模突破萬億元,而實際上,這一數字在本輪行情啟動前的2014年4月末才剛剛超過了4000億元,增長之快令人吃驚。與此同時,杠桿基金、銀行傘狀信托等也在借助杠桿推波助瀾。
近期央行公布的信貸與金融數據亦支援了筆者的判斷。數據顯示,2014年12月新增貸款遠遜於社會融資規模,當月新增貸款僅為6973億元,比11月回落了1553億元;社會融資總量卻由11月的1.15萬億元增加到12月的1.69萬億元,這導致銀行貸款在社會融資比重當月降至41.2%。當月社會融資總量中,信托與委派貸款分別增加2106億元與4582億元,增幅明顯。短期內出現如此大的變化確實讓人意外,也頗不尋常。
仔細分析數據不難發現,12月表外資金的大幅擴張,實際上與當前股票大漲、資金借道委派貸款進入股市,如銀行傘狀信托等業務大行其道有關。此外,1月5日地方債務存量上報截止,部分地方項目尋求新的資金來源也推高了表外融資需求。因此,筆者認為,本輪股市快速上漲是建立在樂觀預期的推動之上,很難想象僅靠預期而脫離基本面的過快股市上漲是牢固,加之杠桿產品的大量使用,是否會推升資產泡沫進而危害金融穩定,筆者相信決策層對此是有所擔憂的。
其實從近日證監會出手打擊違規資金進入股市,銀監會出手擬限定銀行委派貸款來源及用途等監管層頻頻出手,也一定程度上驗證了筆者的判斷。按此邏輯,預計短期內央行采取降準的概率正在降低。
此外,今年全球匯率動盪也將是未來央行貨幣抉擇的重要考慮。不難看出,當前海外經濟金融市場正處於動盪之中,早前瑞郎曾突然宣布脫鉤歐元引發資金恐慌便是證明。筆者預計今年人民幣將保持對美元貶值,對非美元匯率升值的局面,全年人民幣兌美元的區間基本判斷是在6.1-6.4之間。但是,考慮到今年美元加息已經排上日程,國內一旦降息,利差縮小是否會助推人民幣兌美元突破6.4?央行對此存有擔憂。
總之,今年海內外經濟形勢變化較快,央行貨幣政策面臨著較大壓力。筆者預計,一季度內降息降準的可能性不大,采取更多定向工具可能是次優選擇。實際上,有報導指出近日央行已對去年10月的那次MLF(中期借貸便利)進行了約2800億元的續期操作,顯示定向支援或是央行未來政策工具的使用方向。從這一角度而言,央行在啟動了SLF、MLF以外,未來推出更長期的定向工具如LLF或有可期。
當然,雖然央行短期政策發揮面臨困境,但加快金融改革仍應堅定不移。今年年初,央行已經召開了工作會議,明確了未來金融改革的方向,包括加快利率市場化改革、繼續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穩步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建立存款保險制度、深化金融機構改革、推進外匯管理體制改革等。在筆者看來,上述改革的推進有助於人民幣早日實現基本可兌換,加快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同時,面對當前經濟疲軟的態勢與貨幣政策兩難,財政政策需要發揮更多作用。今年財政赤字目標尚有較大空間,財政存款高達4.8萬億元,此時增加民生支出,對於穩增長、調結構均具有重要意義。
更進一步,為緩解當前貨幣政策困局,在金融改革加速推進之時,也需要財稅改革、國有企業改革等協調配合。畢竟當前大量預算軟約束企業的存在,一定程度上與貸款主體選擇和價格定價難以市場化、貨幣政策傳導失效等密切相關。值得肯定的是,財稅改革與國企改革均是今年改革的重中之重,一旦能夠切實推進,必將有助於理順當前央行面臨的困境,緩解定向貨幣政策難以承受之重,並為中國經濟帶來制度紅利,支援今年7%的增長目標。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