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渠道培養創意人才
鉅亨網新聞中心
原標題:多渠道培養創意人才
人才是文化業的第一推動力,在2012文化創意業(北京)峰會平行會議“人才興文——文化業繁榮與人才的培養和管理”論壇上,來自北京文化創業促進中心的專家及北大、人大等多所高校相關學科帶頭人齊聚一堂,圍繞如何更好地開展文化業人才培養和管理展開思想碰撞。
加強文化名家培育
北京文化創意促進中心主任梅松:北京市文化創意業發展在全國處在領先地位,無論業規模還是固定資投資都走在前列。建議今後要加強文化名家培育,加強文化人才隊伍建設。尤其要完善文化人才激勵機制,通過多渠道吸引優秀文化創意業人才,可以借鑒中關村的激勵方法扶持文化創意業人才。同時,應該充分發揮企業作為人才主體的作用。因為引人、用人、育人的主體不是政府,而是企業,企業才是人才使用的主體。在此呼籲企業要發揮主體作用,為人才打下很好的基礎。
給創意人才一個有尊嚴的空間
著名文化學者,北京師範大學文化創新與傳播研究院院長於丹:我以一個外行人的身份提出幾點呼籲,一是改革教育理念,在教育思維當中大量鬆綁,讓創意也能得分,讓非標準答案在教育中能夠上升它的比重。二是給創意人才一個有尊嚴的社會空間,給他們一種彈性的評價和長效獎勵機制。三是創立學研一體化的園區,讓我們有更多的地方去展示,能夠成規模、穩定集聚大家的關注。四是國際視野內出台一些標準,在績效評估上給大家更為合理的理性引導,不僅僅是一種激情的鼓勵。
推進文化人才管理體制改革
北京大學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蕭鳴政:目前要促進人才隊伍建設,還要提高文化項目管理水平,通過項目吸引和聚集國內外高級文化人才,文化人才要靠項目來成長。另外,要加強文化人才資源開發基礎研究,提高人才工作科學性。尤其是要推進文化人才管理體制改革,建立文化人才激勵機制,激發文化人才創造創新活力。
■ 觀點摘錄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首都文化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沈望舒:對於人才而言,輿論環境特別重要,很多人才都是放錯了位置,變成垃圾了。經常說引進人才的人,不認為自己單位裏面有人才。我們見到太多的求全責備。[NT:PAGE=$]
美國婦女家事業協會成員以及婦女聯盟經理 琳達·洛爾:人才和領導力對於知識經濟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美國創業領域的領導人訓練和指導是具有非常重要意義的,因為建立企業文化就需要領導力。
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金元浦:在人才問題上要全面打通和經濟、科技等領域的通道,讓這樣一些人才全面進入到文化創意業領域。
首都師範大學文化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邱運華:文化業人才仍然限制在專業培養的陳舊框架裡。前幾天有關領導建議,讓文化業提前進入高校選拔人才。這是很有發性的。
■ 下觀點
中糧地北京公司副總經理郭曦:企業在操作一個文化業項目時,應重視把藝術家、設計師、收藏家等融合到一起,形成互相扶持的共生群落。同時,文化業人才應把文化、藝術、商業、時尚相互結合。只做文化不做業,就一定會失敗。
本版采寫 新京報記者 李捷 龔曉鋒
本版攝影 新京報記者 侯少卿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