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生活

獻給新聞從業者的一封情書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2-07-18 11:27

獻給新聞從業者的一封情書

《新聞編輯室》登陸HBO電視台,艾倫·索金在劇中反復申明自己的觀點——“做真實的新聞,別在乎收視率。”

徐佳 蘇菲

[ 索金希望直白地展現現代新聞業“收視率與內容之間的矛盾”,並提出了“重掌第四權”的口號 ]

對於那些喜歡行業劇,又同時喜歡機關槍式對白的劇迷們來說,終於有新的話題可以談論了。6月24日,艾倫·索金的新劇《新聞編輯室》(The Newsroom)登陸HBO電視台。

這是索金時隔六年之後重新操刀美劇,也是他繼《體育之夜》和《日落大道60號》後再度涉足行業劇。索金曾在電視劇界獨樹一幟,其《白宮風雲》贏下了六座艾美獎杯,被譽為“影子內閣”,甚至在現實生活中挫敗過前英國首相托尼·貝理雅的“西廂計劃”。轉戰電影界後,索金又創作了膾炙人口的《社交網絡》和《十二碼成金》,並憑藉前者獲得了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

《新聞編輯室》虛構了一個索金自己的新聞編輯室——亞特蘭蒂斯有線新聞台和一檔新聞節目《新聞之夜》。如果熟悉索金的作品,你會知道,當涉足某個領域時,他通常會針對這個行業的頑疾進行猛烈抨擊。

對於新聞業,索金的看法是,它已經駛離既有的方向了。於是,他索性創造了一個理想國,並在其中反復申明自己的觀點——“做真實的新聞,別在乎收視率。”

每個角色都像話癆

“你在走下坡路,你害怕失去觀群,你想盡任何辦法來輓留他們,就差用3D來拍新聞了。我要做的不是你現在這種不得罪人的節目。我寧願為100個觀播出一檔好節目,也不願為100萬個觀播出差節目。只要你真誠地報道,觀會想要看新聞的。5%的人足以改變這個國家。我們可以做得更好。”在《新聞編輯室》的第一集裡,新上任的製片人麥肯茲試圖說服主播威爾改變節目的既有風格。從一開始,索金就點出了:收視率和好新聞之爭將引導這部新劇的整體走向。

《新聞編輯室》在2010年開機,每一集的主題即現實生活中發生的某個重大新聞事件,比如英國石油公司石油泄漏、亞利桑那州的移民法案、茶黨崛起、莎拉·佩林的影響、奧巴馬的醫改計劃等,劇情則通過《新聞之夜》節目組如何報道新聞的故事展開。

創作這部新劇時,索金花了大量的時間跟蹤調研。他和MSNBC電視網的凱斯·歐伯曼是老朋友。2010年英國石油公司漏油事件期間,索金親眼目睹了MSNBC電視網《NBC新聞倒數之凱斯點評》節目對該事件的跟蹤報道,這給了他圍繞近期發生的事件組織劇情的靈感。

劇中,由傑夫·丹尼爾斯飾演的新聞主播威爾·麥卡沃伊是一個廣受好評的新聞主播,不愛找茬,不願得罪觀,被描述為電視新聞中的傑·雷諾(美國著名脫口秀主持人)。當他在西北大學公共論壇失去風度,針對“美國為什麼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這一問題發表了咄咄逼人的索金腔演說後,一切都改變了。在執行製片人麥肯茲·麥克黑爾的推動下,他開始嘗試在節目中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

麥肯茲曾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槍林彈雨中做了兩年的戰地記者,懷抱“做真實的新聞,讓內容掌控收視率”的新聞理想。同時,她也是威爾的前女友,關於他們的八卦給新聞編輯室製造了很多笑料。索金對於角色分工的意圖在於:威爾代表實用主義;麥肯茲代表理想主義。兩者不斷交鋒(通常是辯論的方式)後,麥肯茲漸占上風,暗示了新聞理想主義的最終勝利。

因此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劇中總是有那麼多的大段對白。“在一個民主國家,沒有什麼能比選民的知情權更重要的事了,如果信息閉塞,或甚至是虛假消息,會導致災難性決策,抹殺百家爭鳴的可能性。這是我從事新聞業的原因。” 麥肯茲的雄辯一次又一次令威爾繳械。

索金迷都知道,他是一個話癆,擅長創作快節奏、韻律感強、語帶三關的長對白。《新聞編輯部》的劇本長度也是超常規的,每集的劇本都有八九十頁,是其他劇集的兩倍有余,但時長維持一小時不變。於是,劇中的每一個角色都必須“巧舌如簧”。

不做好節目,專做好新聞

《新聞編輯室》開播後,不僅被劇迷評為“今夏必追美劇”,其極強的話題性也引來不少爭議。《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紐約客》等傳統紙媒以為,索金對新聞行業的判斷遠不夠專業,甚至有些“後見之明”。

第一集關於英石油公司漏油事件的報道中,節目組首先通過人獲得了事件相關信息。接,英石油在倫敦總部的工程師打電話給記者吉姆,說他正在開討論會,公司毫無辦法封井。憑藉新聞從業者的敏感,吉姆看出了漏油事件存在的潛在危機,在新聞預警的級別還是黃色的時候,節目組決定更改原定播出內容,聚焦這一事件。當節目播出後,新聞預警跳到了紅色,《新聞之夜》成功搶到了一次重大新聞的先機。但問題是,吉姆恰好認識新聞事件中的關鍵人物,還沒進行採訪和實地考察,僅在新聞編輯室通過推理就得出了事情的真相,有些太過巧合與神通。《波士頓鳳凰報》的瑞安·斯圖爾特就表示:“主持人和記者抄近路告訴人們他們想知道的東西,那是脫口秀,而不是新聞。現實中的新聞操作往往要複雜和困難得多。”

索金特有的對白甚至也遭到了抨擊。《華盛頓郵報》評論:“它充滿了不斷的嘰嘰喳喳和高談闊論。”《紐約客》則評論,《新聞編輯室》中的對白不過是“聰明人之間輪流的互相吹捧”。“如果主角少點說教,回到新聞報道本身的的話,會好看很多。”《紐約時報》建議。

曾擔任CBS晚間新聞主播長達24 年之久的丹·拉瑟則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新聞編輯室》迷,他認為索金的新劇“直指美國新聞業問題的核心”。

在《新聞編輯室》開播前,索金曾告訴媒體:“這是我獻給新聞從業者的一封情書。”他希望直白地展現現代新聞業“收視率與內容之間的矛盾”,並提出了“重掌第四權”的口號。他借理想化的麥肯茲說出:“我不希望收視率掌控內容,我希望內容掌控收視率。我們做的不是好節目,是好新聞。”

“現實中,几乎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新聞編輯部都被收視率和發行量所控制。索金和他的團隊能夠將這個問題擺在公面前,已經是很了不起的事,更何況還能以這樣一種戲劇性的方式。”丹·拉瑟爭辯道。至於《新聞編輯室》所受到的負面評價,他解釋:“諸如《紐約時報》和《紐約客》等媒體的批評完全不在點子上,他們沒能理解《新聞編輯室》的深度、廣度、正確性和重要性。這也許是因為他們來自紙媒,對電視新聞並不熟悉。”

文章標籤

鉅亨號貼文

看更多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