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書懷:調整網下詢價對象配售比例務請慎重
鉅亨網新聞中心
⊙張書懷
在近期討論新股發行改革的議論中,有人建議擴大向網下詢價對象的配售比例,認為現在的配售比例低,詢價對象多,會導致詢價對象隨意報價。
目前執行的《證券發行與承銷管理辦法》,是市場長期反復博弈的結果。因為長期以來,新股在滬深市場的突出財富效應,市場的主流輿論一直呼吁新股籌碼應向中小投資者傾斜,以遏制大資金對新股籌碼的“搶奪”。新股發行實行詢價制后,為抑制詢價機構的不合理報價,同時也是對詢價機構的回報,新股籌碼要拿出一部分來配售給詢價機構,以求責權利對等。但實行向網下詢價機構配售以后,詢價機構仍可同時參加網上申購,這又被市場認為不合理。為此,2009年5月《關于進一步改革完善新股發行體制指導意見》規定,將網下網上申購參與對象分開。新股配售對象只能選擇網下或者網上一種方式申購,并且對網上單個申購賬戶設定上限,“原則上不超過本次網上發行股份的千分之一”。
當然任何一項規定都應隨著市場和投資大眾要求的變化而變化。如果新股不再能創造財富效應,中小投資者對擁有新股籌碼已不感興趣或已經失去了申購熱情,上述規定是可以變更的。那么現在市場是不是有了這些變化呢?
從2010年至今,我國新股發行中最顯著的變化是新股上市首日出現了較多的破發,特別是去年上半年,形成了破發潮。這次破發潮一時間確實減弱了人們對新股的申購熱情。但是如果細細分析這次破發潮,就會發現這是市場聲討“三高”現象的結果,也是市場巨幅下跌的結果。換句話說,這種現象具有一時性、暫時性、階段性,并非是投資大眾對新股的認識有了根本改變,至多就是打破了新股不敗的神話。隨著時間的推移,2011年下半年的破發新股就少多了,還出現了東寶生物上市首日漲幅達到198.89%的事例。
據中證指數有限公司的統計,2010年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漲幅為40.48%,2011年為21%;網上申購上市當日平均收益率2010年為0.36%,2011年為0.48%。2011年出現這樣大的破發潮,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漲幅仍達21%,收益率達0.48%,新股的突出財富效應其實并未消失,打新對機構投資者和中小投資者仍是有吸引力的。再看中簽率,2010年網上申購平均中簽率為0.88%,2011年為2.27%,兩年平均為1.58%,單從2011年的2.27%看,中小投資者的申購仍很踴躍,中簽率仍很低。
投資大眾對新股申購的不感興趣或者變得理性成熟應該有個標志:這就是新股發行失敗,對基本面一般的新股無人認購或者認購不足,承銷商怯于承銷業績有包裝甚至是業績一般的新股。無疑,滬深股市離這一步還有相當距離。所以,我認為提高對網下詢價對象的配售比例應取慎重態度,否則形勢轉曖,新股又成追逐對象時,市場必然又會呼吁減少對詢價機構的配售比例。
與其增加網下對配售對象的配售比例,不如延長對網下配售股份的鎖定時間,不少于3個月,顯然是太短了。新股上市時間越長,市場的定價就越理性,越接近上市公司的真實價值。這時如果在新股上市時定價太高,股價必然向真實的價值回歸,那些定價具有極大泡沫的新股就會使網下獲配的詢價對象虧損。仍以中證指數公司的數據為證,2010年、2011年兩年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漲幅為32.25%,5個交易日后為28.21%,60個交易日后為20.71%,240個交易日(一年)后為-11.87%。很清楚,如詢價機構獲配籌碼鎖定期為一年,那么以他們報出的價格持有是虧損的,這必然促使詢價機構報價更理性,比多配給籌碼作用更大。當然,這個數據也是在股市大幅下跌背景下產生的,如果那兩年股市是大幅上漲的,或者會是另一種結果。但無論是漲是跌,延長鎖定期,都會使詢價機構更注重公司的持續盈利能力和發展前景,報價自然會更趨合理和理性。
(作者系資深財經評論人)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