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汽車"核"去"核"從
鉅亨網新聞中心
編者按:
通用汽車公司上周被迫關閉了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一座工廠,標致雪鐵龍集團旗下大多數歐洲工廠也被迫減產。原因只有一個:日立公司旗下一家制造空氣流量傳感器的工廠因地震歇業。要知道,日立制造的空氣流量傳感器占世界總供給的60%。事實上,日本生產的硅片占到世界總產量的60%;日本生產的用于制造印刷電路板的BT樹脂占全球總產量的90%;日本汽車產業與歐美三分天下。日本是各種先進零部件的重要生產基地,這些零部件在亞洲和世界其他地區被廣泛用于成品組裝。日本地震所形成的產業沖擊波正向全球發問:大家依賴這個島國的程度到底有多深?
日本汽車產業正在從地震的“傷痛”中慢慢恢復。3月28日,勉強蟬聯2010年全球銷量冠軍的豐田汽車公司將重新啟動普銳斯、雷克薩斯HS250h等3款混合動力汽車的生產,日本第二大車企本田公司在熊本縣的一家摩托車生產廠也將于今天恢復生產。此外,日產汽車公司被業界盛傳“將于4月11日全面恢復生產”。
盡管元氣有所恢復,但無論是日本當地媒體還是國外媒體,均不看好日本汽車行業短期內的迅速復原。更重要的是,地震影響的不止是日本汽車企業的大范圍停產和零部件供應的停滯,還可能讓新興國家的汽車業受損。同時,全球汽車行業也可能重新進行“洗牌”。
短期損失嚴重
豐田章男最近又鞠躬道歉了,既不是因為沸沸揚揚的汽車召回事件,也不是豐田汽車出現了虧損,而是日本9級強震給豐田帶來的負面效應。“地震影響生產基地,還嚴重影響了豐田的經銷商、供應商及許多其他合作伙伴。”日前,在一份公開聲明中,豐田章男表示,豐田暫時因地震陷入了麻煩。
據悉,豐田是為數不多的在日本北部區域擁有大量業務的汽車企業,其中,受災嚴重的宮城縣及巖手縣擁有豐田數家工廠。所以,早在地震之初,豐田就第一時間宣布,公司部分廠區將停止生產。3月16日晚間,豐田再次宣布,將停產日期延后至3月22日。據媒體測算,短短幾日,豐田汽車的產量已經縮減了9.5萬輛之多。國際投行高盛集團則發布報告預計,地震造成的停產將給豐田公司造成7000多萬美元的損失。日本野村證券預測認為,如果今年4月底之前產量減半,豐田截至2012年3月財年內的營業利潤可能會減少400億日元(約4.9億美元),即下降3%左右。
另外兩家公司本田和日產的情況同樣不樂觀。據高盛估計,本田和日產每天損失或將近2500萬美元;野村證券認為,本田和日產的營業利潤將分別下降3.5%和8%。
“不僅是銷量和利潤下滑的問題,日本汽車零部件企業這次受災同樣嚴重。日本汽車工業恰恰是以精細化和高效化著稱,不少企業往往都是以較低庫存甚至零庫存進行生產。如今,強震發生后,這種模式的負面效應也顯現出來。”昨日,正略鈞策管理咨詢合伙人付志勇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說,“某種意義上說,零部件短缺造成的后果可能更嚴重。”本田和馬自達公司3月25日就表示,因零部件短缺,其已停止接受美國專賣店發出的汽車訂單。尤其是馬自達公司,其本身在地震帶中沒有大比重業務,但因零部件短缺,馬自達還是與上周一和周二停止了日本西部地區4個工廠的生產。
德意志銀行分析師也指出:“盡管未來幾天,大家可能會陸續看到日本汽車業恢復部分產能,但由于能源供應和零部件供應限制,日本汽車業基本不可能在短期內迅速恢復到正常的運行狀態。”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日元對美元持續升值,依靠汽車出口的日本經濟或將不得不遭受重大損失。同時,由于港口受損、生產延期等諸多原因,日本汽車出口數量也可能出現下滑。
影響波及全球
作為全球第三大汽車生產國,強震已經不止給日本汽車行業帶來負面影響,全球汽車業都已經遭受震動。3月26日,據新華社報道,“受日本大地震影響,東風汽車有限公司旗下的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目前大幅減產,襄樊工廠安排的生產計劃已不及平時的1/3,陷入了半停產狀態。”在分析人士看來,這不難理解,因為有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年底,日本是中國最大的零部件進口國。
“日本汽車業的震動將對中國豪華車市場產生變化。”付志勇認為,一方面,這部分市場主要從日本進口較多,國內生產也相對較小;一方面,講究技術的發動機生產也主要集中在日本本土生產。同時,在短期內,市場中德系車和美系車的豪華車型消費將暫時超過日系車。
付志勇同時認為,中國汽車業整體所受的負面影響較為有限,“比如在零部件這一塊,中國零部件工廠往往都是跟著整車基地走,除了少數核心技術產品,汽車零部件的供應難從根本上受到打壓影響,且中國國內目前的生產節奏仍保持正常”。
當然,日本汽車的全球跨度不止在中國。與日產有千絲萬縷聯系的雷諾汽車公司、戴姆勒旗下扶桑汽車品牌、擁有鈴木汽車公司19%股份的大眾汽車公司等均將受到影響。一位分析人士舉例說,“日立公司一家汽車零部件廠遭到嚴重損毀后,空氣流量傳感器的供應便出現了巨大壓力。福特、通用、雷諾-日產、豐田和大眾等各主要汽車廠商所使用的空氣流量傳感器,約60%都來自于該公司。”
此外,一家汽車市場調查公司日前表示,“日本產零部件的短缺可能會導致全球汽車產量大幅減少約30%,這相當于在2008年底和2009年初信貸危機和經濟衰退深重時的汽車產量。”
長期恢復可期
對于未來日本汽車業的發展,日本媒體分析稱,“豐田、本田等幾大車企雖然即將邁出恢復生產的第一步,但回到正常狀態仍需時日,尤其是尚不能確保供應鏈恢復正常。”
但付志勇認為,強震不會長時間給日本汽車業帶來負面影響,“首先,日本汽車業經過幾十年發展,不僅是品牌還是優秀的汽車技術,早已為世界消費者所認可;其次,在核心技術沒有缺失的情況下,只要按正常的恢復節奏,其早晚將擺脫困境,就像豐田汽車盡管去年遭遇了‘召回門’事件,但最終還是在美國市場站穩了腳跟,銷量更不比通用等美國本土汽車差”。
分析人士還樂觀預計,“此次災難后,一個可能的結果是,豐田等日本車企將向歐美等汽車企業學習,堅定向海外市場轉移其核心技術的決心。而中國市場,自然將得到日本汽車產業的期待。”事實上,在地震前公布的規劃中,豐田汽車已經在不斷提高中國市場的業務比重。豐田章男直言,中國市場將成為牽引公司發展的重中之重,“預計到2015年,中國市場在豐田全球銷量中的比例將上升到15%”。
還有觀點認為,強震過后的一年時間,多數日本汽車企業的產業規模擴張欲望將暫時受阻,包括研發、生產、海外零部件工廠建設等布局都可能收縮,“隨著日本汽車企業鋒芒內斂,今后一段時間,原本德、美、日之間的競爭格局也將演變成以德、美車系間的競爭為主”。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