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分析〉扳倒格達費又如何?學者:美國該考慮在中東事務上更為抽離

鉅亨網陳律安 綜合外電


無論美國在利比亞的行動多麼師出有名,比如說「我們在保護平民」,或是「達成國際社會的意願」,利比亞現在已經正式加入阿富汗及伊拉克的行列─一個美國動用軍事武力,扳倒其穆斯林政權的地方。

中東學者 Gregory Gause 於《彭博商業周刊》撰文指出,問題的癥結點不在於格達費是否該下台。他的確罪有應得,但重點在於:為了主持正義讓他伏法,與美國人流的血、耗費的金錢相比,權衡之下是否值得?


如果禁航區能夠分化格達費的支援,使得反抗軍得以增添新血,那麼格達費政權可能很快就會傾頹。歐巴馬團隊將能夠慶祝一場低成本的無痛勝利。

然而勝利並不是絕對。格達費的支持者,在本月初反抗軍即將奪取首都的黎波里時並未背棄他,看來禁航區嚇跑支持者的可能性也不是太高。

有可能的是,反抗軍持續守著利比亞東部,而西部及首都的黎波里仍由格達費把持。看來美國有很大的機會將防守著一自治區,並長期派兵保護,聽起來是否很像美國在伊拉克 1991 年及 2003 年時的處境?

另一個可能性是,反抗軍將組織新攻勢,但其威力或許無法摧毀格達費。那麼美國究竟該袖手旁觀,還是運用空軍幫忙摧毀格達費的部隊?

後者的可能性非常高。如果這真的發生,那麼美國將主宰著新利比亞,那時後美國身上背負的責任,或許將超越阿富汗或伊拉克。如果因反抗格達費而組成的叛軍,發現其實彼此間的連結其實不多,陷入了自身的權力風暴?

美國 10 萬地面部隊可能不會進駐利比亞,但是能夠很快把格達費拉下台,並且不在北非承擔新的角色,可能性非常之低。

美國人真想參加利比亞戰爭嗎?利比亞的原油產能重要,不過也不是全球經濟命脈。

格達費打敗對手,可能將中止阿拉伯革命風潮,不過美國也看不出什麼支持阿拉伯顛覆的必要性,畢竟政權的傾頹對美國來說無甚幫助。

自從冷戰之後,美國便想要主導中東國家的政治情勢。一切從 1990 年代開始,波灣戰爭後美國顛覆了海珊政權。911 後美國也入侵阿富汗及伊拉克,呼籲伊朗政權更迭,也施壓埃及、沙烏地阿拉伯、巴勒斯坦當局進行民主改造。(接下頁)

[NT:PAGE=$]

結果事與願違,在巴勒斯坦議會選舉中,哈馬斯派 (反以色列) 贏得多數,而在埃及議會中,穆斯林兄弟會贏得 20% 的席次。

現在的中東動亂,該讓美國重新思考其中東策略,但必須以一種並非保守派,也不是自由派的立場來進行。

是時候該考慮激進的策略,意即美國減少參與中東政治。這是因為過去 10 年來,美國缺乏細微管理伊拉克及阿富汗的能力,就算事大舉派軍、大灑銀彈亦然。美國人應該明瞭,靠著「給建議」並無法控制中東國家的政治方向。

美國人不該以為鼓勵中東民主,能夠保證換來對方在國際政策上的合作,或是以美國模式施政。美國也不該希望對方能夠與美國的道德觀,或是在個人權利的觀點上相若。

美國先前並沒有那麼具控制欲,有一段日子美國在中東兵不靠著軍事武力,也不想左右國家政治,而是與盟友合作,對抗不友善的國家以爭取國際利益。

在中東局勢上,美國需要回到一個較為抽離的姿態。美國是該準備好防止中東國家惡意入侵弱小鄰國,或是解決阿拉伯世界的爭端;但不該再作一些成本很高、效益卻很小的事,比如說干預阿拉伯國家內政。

如此一來,的確壞人跑掉的可能性增加,但美國人必須要學著接受。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