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步動力煤,鐵礦石后塵,氧化鋁定價走上指數化之路
鉅亨網新聞中心
繼動力煤、鐵礦石之后,氧化鋁的定價恐怕也將走上指數化之路。澳大利亞氧化鋁公司首席執行官John Bevan 3日表示,當前的氧化鋁定價系統沒有反映市場基本面,必須改革。而其所指的改革就是以指數定價取代現行的長期協議價。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以中國現貨價格為依據氧化鋁指數正在醞釀之中,最快幾個月后就將面世。
氧化鋁供應商的算盤
最早提出改變氧化鋁定價體系的還是必和必拓。早在今年3月在邁阿密舉行的第16屆國際鋁土礦和氧化鋁研討會上,必和必拓集團總裁就表達出改變氧化鋁定價體系的強烈愿望。他認為,以電解鋁價格的一定比例浮動計算氧化鋁的采購價格是一個過時的模式,可能會導致氧化鋁企業缺乏繼續發展的動力,為整個鋁產業鏈的發展帶來隱憂。必和必拓還稱,氧化鋁行業呈現出需求上升、現貨市場價格與長期協議價格背離的趨勢,這與動力煤及鐵礦石的情況相一致。
國內鋁廠目前多與氧化鋁供應商以長單結算,長協價格隨電解鋁價格浮動,一般為三月期鋁價格的17%-17.5%。
認為現行的氧化鋁定價機制不能準確反映市場供需狀況的并非必和必拓一家,此后,美鋁、澳大利亞氧化鋁公司也隨聲附和。倒是中國最大的氧化鋁供應商——中鋁公司表達了反對的意見。中國鋁業公司副總經理呂友清此前向媒體表示,中鋁認為目前的定價方式并不存在問題,并支持現行的氧化鋁定價機制。
然而,中鋁的言論有其自身的苦衷。該公司目前擁有400萬噸的電解鋁產能,以及1100萬噸的氧化鋁產能。從這兩個數字來看,中鋁的氧化鋁產品絕大多數由旗下的電解鋁公司所消化,此外,中鋁目前仍有在建電解鋁項目未能投產,其作為單純的氧化鋁供應商的角色也正在進一步弱化。因此,中鋁對于現行氧化鋁定價機制的表態似乎也摻雜了其作為電解鋁企業的立場。
指數定價呼之欲出
“指數定價”這個敏感的詞匯繼鐵礦石之后再次出現在氧化鋁市場上。中國證券報記者自業內人士處得知,必和必拓正在與其中方合作伙伴交流在中國建立氧化鋁價格指數的可能,而一家權威機構也已經開始了氧化鋁價格指數的籌備,預計幾個月后就將面世。
“現在還不好說,這個指數還需要客戶的認同。”上述權威機構的氧化鋁價格指數籌備參與者透露,醞釀出臺的氧化鋁價格指數將搜集全國各主要氧化鋁市場的現貨交易價格,按照成交權重制定最終的指數。而目前指數制定的難點在于對實際成交量的把握。
雖然尚未成熟,但氧化鋁價格指數的推出在供應方看來似乎是大勢所趨。“以電解鋁的價格決定氧化鋁的價格,實際上忽視了氧化鋁市場自身的供需情況,這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前述籌備者認為,國內電解鋁供應嚴重過剩,氧化鋁的供給跟不上電解鋁產能的擴張,與電解鋁價格聯動的做法侵害了氧化鋁企業的利益,同時也縱容了電解鋁的產能擴張。
而對于上述觀點,國內電解鋁企業頗不能認同。一位不愿具名的電解鋁企業負責人表示,現行的長單定價方式對于氧化鋁的供需雙方都是保障。對于氧化鋁指數化定價,他則表示沒有接觸過不能評價。
海關數據顯示,今年4月中國氧化鋁進口15萬噸,1至4月氧化鋁進口同比增加4.4%至175萬噸。作為氧化鋁的進口國,氧化鋁的指數化一旦成行,對于國內電解鋁企業來說并不是個好消息。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