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稱上海90后人文素養水平最高
鉅亨網新聞中心
東方網12月20日消息:據《勞動報》報道,昨天,上海市社會科學聯合會和上海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對外公開發布《上海市民人文社會科學知識與素養調查報告》。這是本市首次發布有關市民人文知識與素養的調查結果。調查報告顯示,上海市民人文社會科學知識與素養平均分為72.84分,總體得分狀況為中等偏上水平。其中,“80后”“90后”是人文素養最高的市民群體。
“90后”一代分數最高
據介紹,本次調查抽樣采用區域抽樣和配額抽樣方法,通過60余名調查員和10名督察員歷時兩月的入戶問卷調查、走訪,共發放問卷2635份,回收有效問卷2543份,有效率為97%。調查報告呈現的結果反映了對15歲以上上海市民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與素養現狀調查的基本狀況。
報告顯示,在受訪的各年段的市民群體中,從50、60、70、80、90后,其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和素養水平呈現依次上升,而“90后”的得分最高。課題組負責人上海大學教授歐陽光明表示,市民人文素養水平與其文化程度,即受教育程度正相關。“80后”、“90后”之所以得分最高,因為總體上看,他們所受到的教育比前幾代人高,這也反映了時代和社會的進步。
八成多市民愿扶老人
調查顯示,“當看見摔倒在地上的老人”時,有47%的受訪者會出于本能會去扶起老人,不會考慮很多其他東西;17%的受訪者雖然會考慮到可能被訛,但認為那一定是少數,理性決策的結果還是會扶起老人;21%的受訪者在有人作證的情況下愿意上前扶。就是說,8成多的市民并不因為現實中確實有訛人情況發生而不去扶倒地的老人,只有6%和9%的受訪者因為被負面情況所影響或從來不管這些閑事從來不會去扶。
東方明珠成地標首選
在上海市民對城市意象上,調查顯示,“在最能代表上海的標志性地方”的選擇上,44.8%的受訪者選擇了東方明珠,36.1%的受訪者選擇了外灘,8.6%選擇了城隍廟,8%選擇了新天地,1.9%選擇了大世界。報告認為,“上海——東方明珠”這一城市意象的形成,與電影電視的傳播有關。
值得注意的是,外灘作為地標性建筑在42-51歲市民心中高于東方明珠。報告認為,42-51歲年齡段人出生于1960-1969年,外灘承載了這個年齡段上海人的整體記憶。外灘的選擇,與這一代人的生活記憶相關。
閑錢首選“存入銀行”
在對待金錢的態度和觀念上,調查顯示,上海市民處置金錢的觀念比較傳統。“如果您有一筆錢想投資,最想投資于哪些項目?”結果顯示,市民投資順序是,52.8%的受訪者表示“存入銀行”,12.2%的受訪者表示投資股市;11.5%的受訪者購買房地產,11.4%的受訪者購買國債。
調查顯示,無論是不同收入和文化程度的群體,存入銀行的想法都占有較大的比例,報告認為,這是傳統儲蓄觀念和保險觀念作用的結果,市民認為錢存入銀行總是保險的。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