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總經

美媒:中國創新如何改變綠色科技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1-12-16 16:25


【美國《外交》雜志網站12月13日文章】題:中國創新如何改變綠色科技(作者利弗莫爾勞倫斯國家實驗所碳管理計劃負責人胡里奧·弗里德曼)

由于政府每年向清潔能源研發項目投入500億美元,中國已經成為全球能源創新中心。

中國在這方面的進步源自政府的支持和直接投資。今年早些時候公布的十二五計劃為國內發展清潔技術增加了目標。這些創新將主要用于國內,但對國際清潔技術出口市場的興趣也在增加。

大量國家投資使得北京能夠做到全世界私營企業做不到的事情。電力和能源生產需要大量先期資本投入,建設一個新型太陽能、核能或風力發電設施的總價往往超出10億美元。高成本使得此類項目對全球資本市場來說具有風險,更不用提對大多數私營企業來說了。


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世界最大的電力企業華能國際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它的發電能力大約1 6萬兆瓦——比得克薩斯州的發電能力多出30%。它每年新增發電能力1.3萬兆瓦——大約相當于馬薩諸塞州現有的發電能力。為實現政府的多項清潔能源要求,華能集團計劃安裝發電能力1萬兆瓦的風力發電機(接近美國風力發電總量)和發電能力1萬兆瓦的太陽能板(超出美國太陽能發電總量)。

除了生產能源,華能還通過其清潔能源技術研究院進行創新。過去10年,它設計并實現了兩項重要的國內清潔煤炭技術。第一項技術是把煤炭高效轉化成合成氣體并產生極低污染的氣化器。第二項是新的捕獲技術,把煤炭廠排放物中的二氧化碳分離出來。它顯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捕獲燃燒后的碳的設備,也是成本最低的。政府規定的最后期限使得這些項目在短短3年時間里就投入了使用,還簽署了專利使用權轉讓協定,準備在北美和歐洲建立新項目。

其他企業也在從零開始研制清潔技術,供國內使用和出口。中國大型能源企業新奧集團、神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國家電網公司和中海油能源集團都在其母公司和國家的財力支持下,建立了自己的創新企業。它們的研究包括太陽能薄膜、生物燃料、電池、節能汽車、煤制油、頁巖氣和智能電網。在許多情況下,中國企業甚至與美國公司合作成立合資企業,加快發展和西方式商業化。

從許多方面來看,中國的綠色夢想是好消息。想一想對環境的影響,沒有華盛頓和中國帶頭,世界將無法緩解氣候變化帶來的最嚴重后果。在這個背景下,北京對清潔技術的任何投資都是全球福音。

許多美國企業也將受益。中國在綠色技術上的投資已經在美國創造就業。

除此之外,美國企業和消費者將從低成本技術中間接受益。這些技術已經在大規模商業范圍內得到檢驗,也加快了更高效和可持續性能源技術在美國的應用。兩國之間的伙伴關系也從中受益。這些商業協議已經開始奠定信任的基礎,這對美中兩國政府今后在貿易、氣候和其他關鍵領域簽署協議至關重要。

與此同時,中國的綠色創新也對美國和歐洲的競爭力提出質疑。多年來,西方都認為自己的經濟優勢在于創造力,能夠發明出產品賣給東方市場。歷任政府都靠出售創新產品來創造就業和提升制造力。但如果西方購買中國的清潔技術,這個故事就要反過來說了。

同樣有人可能會問,這些真的能解決中國面臨的挑戰嗎?改善空氣質量仍局限在某些地方,而且進展緩慢,對懸浮顆粒和水銀的擔憂也依然存在。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