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中心建設亟待突破性進展
鉅亨網新聞中心
編者按:
“繼續大力發展金融市場,鼓勵金融創新。擴大人民幣在跨境貿易和投資中的使用。推進人民幣資本項下可兌換工作”等是今年“深入推進重點領域改革”的重要工作內容。
今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開局之年在金融市場體系建設方面是否能夠布好局、開好篇,對于以金融市場體系建設為核心的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能否完成“十二五”各項目標任務至關重要。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核心金融市場體系應當在前期漸進發展的基礎上,以金融創新為抓手,在自主、可控的基礎上有突破性進展
國內外使用不同方法開展的研究大多認為:根據目前中國經濟發展態勢,2020年中國GDP很可能成為全球首位;2020年人民幣國際化程度在國際貨幣體系中可能大體處于目前日元或略高的地位,基本實現國際化。這表明:2020年中國的經濟發展和人民幣國際化,一方面,已經比現在提升了一個數量級,要求在國家各方面建設,特別是以金融市場體系建設為核心的上海國際金融中心這類需要與國際接軌的建設,實現全面發展、基本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另一方面,從2020年起,中國的經濟發展和人民幣國際化將面臨可持續發展、再上臺階,進而成為世界強國的更嚴峻挑戰。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安排,應當從“十二五”開局之年起,就要為迎接可能的更嚴峻挑戰,特別是應對更大規模的國際金融危機、國際金融市場體系激烈動蕩、大規模國際金融游資沖擊等風險,全面奠定堅實的金融市場體系基礎。
中國的金融業在改革開放以來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逐步建立了基本適應商品經濟發展的金融宏觀調控體系、金融組織體系和金融市場體系。其中,中國的金融宏觀調控體系在全球金融體系中與發達國家比、特別是在亞洲金融危機和本次國際金融危機中的兩次實踐表現出許多優勢;金融組織體系,特別是國家控股的大銀行的改革在近年來也取得突破性進展。同時也應當清醒地看到,中國金融業的發展同實體經濟發展的要求,同發達國家金融體系相比都還有大的差距。特別是國內金融市場體系的改革、開放和發展相對落后,與經濟發展和人民幣國際化進程要求有較大差距。因此,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核心金融市場體系應當在前期漸進發展的基礎上,以金融創新為抓手,在自主、可控的基礎上有突破性進展。
一是適應市場需要、在外匯市場的深度和廣度建設以及對外開放方面加速金融創新,加快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市場基礎。事實上,“十一五”期間特別是后期銀行間外匯市場在完善人民幣匯價管理、擴大市場主體、增加交易品種、健全市場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創新步伐已經逐漸加快,但與發達國家市場比,交易品種還是屈指可數,需要在有序、可控前提下探索新的創新方式,進一步加快創新步伐。
二是可考慮創新建立分離式上海離岸金融市場、增加人民幣跨境貿易和投資產品交易結算回流新渠道。在上海建立在岸的人民幣離岸市場,其作用不僅可以為人民幣區域化周邊化過程中流出境外的人民幣提供交易的市場,隨著交易品種的增加,還可以成為提供人民幣投資、風險管理的市場。可借鑒新加坡建立分離式離岸金融市場經驗,由央行所屬的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提供離岸金融市場交易平臺,盡管中國人民銀行不干預離岸金融市場的實際運行,但由于可以實時了解掌握離岸金融市場的實際運行情況,克服人民幣離岸金融市場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及時采取不直接干預離岸金融市場實際運行的其他政策措施,保證人民幣離岸市場可持續健康發展。
三是繼續推進與CME的合作,盡快引進國際貨幣市場匯率利率產品。為密切與國際金融市場的聯系、引進國際金融市場交易新品種。早在2006年中國外匯中心就與全球最大的金融衍生品交易所美國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簽訂了《國際貨幣產品交易合作協議》。該協議是促進中國外匯市場發展的重要舉措,使中國外匯中心開始能夠為市場成員提供場內的匯率和利率產品,促進金融機構在金融交易實踐中提高自主定價和風險管理能力,加快了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步伐。目前由于美國一些商業性金融機構的阻撓陷于停頓狀態,應當理直氣壯地繼續推進此項工作,并以此反擊美國政客對人民幣匯改的攻擊。
四是適應實體經濟發展需要,盡早建立與歐洲金融市場直接聯系。中國是歐盟第一大貿易伙伴,此次金融危機中,歐元的大幅下跌極大地增加了中國出口企業的匯率風險和出口成本。另外中國對外金融資產遠低于歐美發達國家,結構也不合理。因此,須建立中國金融市場與歐洲金融市場的直接聯系,盡早引進歐盟外匯市場、債券市場有關產品,為中國金融機構和企業提供交易、投資、風險管理平臺和產品,緩解外匯集中于國家的壓力,實現“藏匯于民”。而建立這種直接聯系的途徑的一個選擇是:由中國外匯交易中心與德意志交易所集團建立類似CME模式的合作,使中國人民銀行的公開市場操作室以及中資金融機構和企業可以在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提供的平臺上,直接交易德意志交易所集團提供的歐元債券和場內的匯率利率期貨期權等產品。建立這類合作的好處很多,包括可以產生競爭、促進與美國CME的合作。
五是創新建立完善并拓寬跨境貿易和投資人民幣結算回流渠道,在上海建立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和人民幣現鈔跨境流通全球管理中心。目前中國的支付系統僅限于境內的支付結算和滿足可自由兌換貨幣的國際結算,已經不能滿足人民幣區域化周邊化人民幣貿易結算和國際化進程中人民幣其他方面結算的要求,需要創新建立人民幣境外和跨境支付系統;與此同時,借鑒美聯儲和歐央行ECI項目管理境外美元歐元現鈔的做法,配套建立人民幣現鈔跨境流通渠道以及全球管理中心。可以依托上海包括人民幣離岸市場在內的較完善的金融市場體系,將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和人民幣現鈔跨境流通全球管理中心在上海建立,完善上海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建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