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乳企集體面臨生死劫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三月末,國家對乳企生產許可重審大限將至。審核門檻的提高,使全國乳制品行業面臨著大洗牌。大連乳企在業內只能算是中小規模,在高門檻前均面臨著嚴峻的生死考驗。一些企業至今已投入上百萬元,但能否過關仍是未知數。
門檻提高 小乳企或遭“清洗”
一邊想方設法籌措資金訂購設備、改造廠房,一邊在準備審核申請工作的同時,咨詢打探各部門審核政策的最新動向……近三個月來,大連三寰乳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徐萬能一直在為迎接乳制品生產許可證重新審查而緊鑼密鼓地忙碌著。
不僅是徐萬能一人,眼下,全國的中小乳企負責人都在“忐忑”中忙碌著,對于國內多達四分之一的乳企來說,這次的重審帶給企業的很可能將是被淘汰的命運。
去年11月1日,國家質檢總局發布規定要求相關乳品企業于2010年12月31日之前重新提出生產許可申請。此前規定指出,自2011年3月1日起,凡未重新獲得生產許可的,依法停止生產乳制品及嬰幼兒配方乳粉等產品。近日,質檢總局宣布,由于企業審核清理工作面廣量大,審查工作完成時限將由原計劃的3月1日相應順延至3月底。
根據新規定,乳制品生產企業必須配備相應檢測設備,對三聚氰胺和食品添加劑等64項指標進行自檢。
生死時速 大連乳企下血本“闖關”
對于大連的乳企來說,這次的重審或將是一場集體的生死劫。“如果單從生產能力一項來看,目前大連的所有乳企都不夠標準。 ”大連市奶業協會秘書長金豐久說。據其介紹,此前發改委就要求企業日處理鮮奶能力達到200噸以上,目前大連共有三寰、心樂、和大和九羊4家乳企,而目前即使最大的企業日銷量也只能達到100噸左右,所有企業加在一起只能湊足一個企業的標準。
此次重審將對乳企的廠房、設備等硬件要求大大提高。為了達到新規標準,訂購設備成為大連乳企應對重審的重要工作,而時間和資金成為兩個最大的考驗。
徐萬能告訴記者,好在其企業的三聚氰胺檢測設備早就上了,去年12月根據新規企業又抓緊從國外訂購了檢測重金屬的設備,而直到今年1月20日設備才到貨。“這種設備是美國一家公司代理的,現在全國都在要設備,美國公司那邊也是被催的手忙腳亂。 ”徐萬能說。
僅到現在,三寰乳業在各種設備和廠房改造上的投入就已經超過了百萬,但徐萬能坦言,直到現在,他對企業能否通過審核也沒有絕對的把握。
洗牌之后 本地企業能否長期受益?
根據業內的普遍預期,經歷這次“洗牌”,全國退出市場的小乳企將讓出市場份額的10%~13%左右。“部分中小企業離場,新的資本難以進入,這或許會使大的乳業公司進一步做大做強。 ”大連三寰乳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鄭曉明分析。
但從目前來看,退市企業讓出的市場份額要想被大連本地乳企分得還存在很大的難度。金豐久介紹,大連人的消費習慣受廣告宣傳影響較大,更青睞外地名牌奶。本地乳企2003年做的市場調研顯示,當時大連一天的乳制品需求量達到400噸,而其中大連本地乳企僅占有70噸左右。而近幾年,這一數字才剛剛攀升至100噸左右。
金豐久表示,大連乳企存在的不可替代的優勢在于新鮮度。“巴氏奶的新鮮度是任何大品牌的長效奶所不能比擬的,即使從最近的沈陽運來的奶,也要經過4個小時運輸,這跟大連本地奶沒法比。 ”如何在短期的動蕩之后有長期的受益,大連乳企還有很多問號待解。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