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3478點以來A股之惑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09年8月,A股的恢復性行情戛然而止。從滬指6124點下來,滬指僅僅反彈了三分之一的幅度,隨后則是將近兩年的收斂行情,一直持續到今時今日。而打開美國道瓊斯股指的K線圖,則可以發現道指的恢復性行情讓其再度回到了12479點,離歷史高點只有不到20%的距離。
  
是什么改變了3478點后A股的運行軌跡?在3478點如果沒有巨大的外力作用,A股的恢復性上漲行情為什么會被突然葬送?究竟什么力量阻斷了A股復蘇之路?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首先需要思考一個相關問題:什么是影響中國股市的關鍵因素?相信即使是機構投資者對此也會有嚴重的意見分歧。如果說市場由國內宏觀經濟左右,那么為什么作為全球經濟增長火車頭的中國,股市走勢卻嚴重背離經濟,并在過去兩年中領跌全球股市?
  
除了股市自身的問題外,我們有必要重新審視一下3478點之后,管理層發布了哪些政策?首先是創業板IPO(新股發行)啟動,同時匯金宣布增持三大行,為創業板保駕護航;而進入2010年之后,春季行情再度因股指期貨的掛牌而夭折;隨后農行IPO推出,市場創出了2319點的新低;今年5月,當國際板醞釀推出的消息傳出,股市則應聲下跌。可以看到,在市場運行的關鍵之處,有形之手若影若現,讓滬指的走勢在3478點之后成了斷線的風箏。
  
這里需要區分的是,利率也好、貨幣政策調整也罷,主要針對的是宏觀經濟,而非證券市場。同樣,與GDP(國內生產總值)、CPI(消費者物價指數)等經濟密切相關看似影響股市的關鍵因素,其實對股市起到的作用有限,如在國內經濟快速增長的2000年到2005年,股市卻經歷了5年的熊市。過分依賴于經濟指標的走勢分析,反而有可能錯失投資機會。退一步說,即使清楚了經濟走向,可能并不清楚經濟變化對股市作用方向與力度,這也是經濟學家能預測經濟而難以判斷股市原因。而這恰是證券投資關鍵需求所在,也是證券研究的短板。對于僅僅通過經濟預測來判斷股市走向,目前還僅僅只能是局部有效,畢竟國內股市還是“新興加轉軌”的市場。
  
筆者把“中國式股市”總結為五個特征:政策市、博弈市、全民市、過渡市與震蕩市。這個“政策市”,不是指宏觀調控政策,準確說,是指證券市場的監管政策。研究表明,貨幣政策進行的利率調整,對市場的沖擊力度不如印花稅的調整,公開市場操作也不如IPO啟動或停止的影響更加直接有效。此外,在市場走出低迷或高亢的行情時,通過新基金的產品審批可以有效調節進而穩定市場。如果說證券市場是靠天吃飯的地方,那么這個“天”,在目前看,或許不是宏觀經濟,而是證券市場的監管政策環境。 

(證券時報 萬聯證券研究所)

(衛強 實習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