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德電力施正榮:光伏市場別再搞低價競爭 期待政府培育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世華財訊) 2009-09-21 12:25
光伏產業長期積累的低價競爭、產能過剩矛盾短時間內集中爆發,尚德電力董事長施正榮希望國內光伏企業不要再搞低價競爭,呼喚政府培育市場。
據新華社9月21日報道,2008年以來,經歷了多年爆炸式增長的國內光伏產業首次遭遇重大危機,長期積累的低價競爭、產能過剩矛盾短時間內集中爆發。
在18日的「中國(無錫)國際新能源產業峰會」上,尚德電力董事長施正榮大聲疾呼,一邊希望國內光伏企業不要再搞低價競爭,一邊呼喚政府培育市場。
「中國任何產業的發展,都是一旦有了藍圖就蜂擁而上。甚至在對產業缺乏認識的情況下就一哄而上,由此形成多晶硅產能的巨大擴張,繼而泡沫又在中國出現。」施正榮說。
據他介紹,前兩年當多晶硅價格漲到500美元/公斤以上時,很多人認為淘金年代到了,一大批人投巨資進入多晶硅行業。其中很多人急功近利,本來24個月建造的廠房,結果10個月就造完了。
「而在國際市場上,我們的本事就是降價。一降價,在歐洲、美洲市場就出現一片中國企業自相殘殺的情形。一邊不斷失去市場份額,一邊在國內也發出了錯誤信息,甚至有人拍板說我現在能做到8毛錢一度電。現在我叫板,誰能做到8毛錢一度電還能賺錢,我給他1,000萬美元。」施正榮說。
「當然,我們需要給政府信心,就像我兩年前提出一定要實行1元錢一度電的標桿定價。這個產業不會永遠4元一度電,我們可以做到1元一度電,但不是今天。」他說。
施正榮隨後舉了美國的例子。美國到目前為止太陽能企業不超過10家,但每一家拿出來都是頂尖的。像美國第一太陽能公司的製造成本全世界最低,每瓦0.9美金,轉換效率11%不到一點。
「但這家公司第三季度在歐洲的銷售價格還是1.83美元/瓦,而中國一些晶體硅廠轉換效率可以達到15%至16%,卻賣到1.3美元/瓦甚至更低。我們為什麼這麼做?為什麼第一太陽能轉換率比我們低,賣的價格反而比我們高?」施正榮對此痛心疾首。
而對於遲遲沒有正式啟動的國內市場,他同樣感到無奈。據他透露,最近有很多地方的領導到尚德來,希望尚德去當地投資。「但沒有市場,怎麼會有工廠?」他反問道。
「我們是行業的一員,休戚相關、唇齒相依。我們不要低價肉搏。要真正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同時,加強行業自律,尊重產業發展規律,切不可急功近利。要遵守商業道德準則,不可捨本逐目,」施正榮說。
另外,他指出,要成為行業的塑造者就要形成產業的協同,要再次形成行業的准入標準、產品性能標準、環保標準、工程標準等等。
「更重要的一點是要引領技術創新,鼓勵自主創新,倡導合作繼承創新。這不僅僅是光伏產業,也是國內很多其他產業的軟檔。所以一定要提高研發投入。」施正榮最後呼籲國家的能源戰略,希望政府精心培育這個市場。
(王靜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