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IS:台灣Q2高分子業產值年減27.1% Q3產能利用率為關鍵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工研院IEK ITIS計畫 劉致中產業
一、2009年第二季產業概況
(一)整體高分子產業概況
2009年第二季我國高分子產業較去年同期衰退27.1%,而較今年第一季回升25.4%;2009年第三季估計較去年同期之衰退幅度將縮小至16%左右,相較於第二季則將回升8%,回升幅度將開始縮小;第四季產值之預測則比去年同期將成長30%,主要由於2008年第四季受國際金融風暴影響大福衰退,今年第四季可望較去年同期有較高幅度的成長,與今年第三季相較則將回升5%;預期2009全年高分子產業之產值相較於2008年,衰退幅度將達17%。
我國高分子產業產品之產值在今年一月份達到谷底,二月開始強勁反彈,平均成長幅度較一月提升30%左右,多項產品的反彈幅度甚至高達40~55%,但與去年同期相較仍呈現衰退現象,平均衰退幅度達15%左右,三月份仍呈現此一態勢,但反彈幅度與勁道皆縮小,四月份開始與三月份相較反彈幅度下降到個位數字,約3~5%,與去年同期相較衰退幅度則縮小至20~25%左右,五月份則不論是與四月份或是去年同期相較均出現較四月份大之下滑趨勢。由此趨勢觀察,我國高分子產業在今年一月份到達谷底後,二月出現跌深反彈,三、四月持續此一反彈趨勢,但反彈幅度逐漸縮小,五月份開始出現反彈後的衰退現象,預期今年第三季仍將持續此一趨勢緩步下滑。今年第一季中後期至第二季初出現的反彈主要由於各國的拯救經濟措施,尤其是中國大陸的家電下鄉政策影響為最大。第二季中後期拯救措施發揮力道已盡,整體產業回歸基本面。未來產業復甦速度將端看歐美消費大國整體經濟復甦速度而定,短期內仍將維持緩步下滑後成長的趨勢。
(二)細項產業概況
合成樹脂與塑膠、合成橡膠與人造纖維製造業:
2009年第二季我國合成樹脂與塑膠、合成橡膠與人造纖維製造業之產值分別為新台幣1180.5、80.8與243.5億元,較2009年第一季下滑了29.6%、29.6%與29.0%,與2008年第二季同期相比則回升了29.7%、22.5%與30.3%。通用塑膠部份,一月份即開始出現反彈,二、三、四月間持續此一趨勢,但反彈力道逐漸下降,五月份出現反轉下滑;工程塑膠則在二月後出現反彈,三月份的月成長率達到80%,五月出現反轉下滑現象,聚酯粒產品產值一月落底後二至四月份反彈回升的月成長率維持在7~9%間,至五月份才出現20%的較大成長幅度。
塑膠製品製造業:
2009年第二季我國塑膠製品製造業產值為新台幣550.3億元,較第一季回升了21.0%,而較2008年第二季下跌20.0%。塑膠製品中的PVC塑膠布、PU塑膠皮與塑膠膜產值在一月份落底後,二月份出現較一月份成長30~70%的強勁反彈,三、四月份持續此一趨勢,但反彈幅度下滑,五月份開始反轉下跌,與去年同期相較仍處於衰退15~40%的低迷狀態中;塑膠袋則自二月落底後,三、四、五月間的反彈力道較低,月成長率均在3~9%間,五月份也開始反轉下滑,使得塑膠帶產品與去年同期相較均呈現平均30%的較大幅度衰退。
橡膠製品製造業:
2009年第二季我國橡膠製品製造業產值為新台幣170億元,較第一季回升了8.9%,而較2008年第二季衰退25.7%。第二季橡膠製品產值中,汽車輪胎部分較上一季下滑了2%左右,但有逐漸復甦的趨勢;機車輪胎部份則較上季下滑了1%左右,但5月份出現持續下跌的現象;其他橡膠製品與前一月份相比,則在三四月份出現大幅度的反彈回升後,於五月份開始再度下滑。
(三)廠商動態
1.全球第二季經濟景氣觸底回穩,石化廠逐漸回復生產線運作
(1)台塑高雄林園PP廠3月因丙烯供料短缺減產,4月恢復開工率至90%生產運作。
(2)台氯高雄VCM廠,原本預計3月歲修,因目前VCM需求回溫,決定延後歲修計畫。
(3)南亞雲林麥寮的雙酚A四廠,因市場與經濟考量,自去年10月起停車,已於4月開始重新開車運作。
(4)中油CAN廠自去年9月因市場考量而調降至50%開工率減產運作,現已提升開工率至90%。
2.台塑集團開始跨足橡膠市場
(1)看好中國大陸汽車快速成長商機,台塑集團決議由旗下台塑石化、南亞塑膠與台灣化學纖維三家公司合資成立「台塑合成橡膠公司」,初期登記資本額為12億元,預估未來投資額高達180億元。
3.國際石化廠商的市場淘汰賽開跑,廠商將面臨經營上嚴峻考驗
(1)印度信實工業公司併購印度化學公司
-印度信實工業(Reliance Industries)將於4/1日起與信實石化(Reliance Petroleum)合併,屆時信實工業公司將成為全球第5大PP生產廠商。
(2)英力士公司轉讓HDPE技術
-英力士公司繼2006年向中石化天津分公司進行InnoveneS技術轉讓後,2009年3月下旬公布再向中國石化集團武漢分公司轉讓HDPE與MDPE之製造技術。
(3)三井與住友退出PS市場
-由於市場前景關係,日商三井化學與住友化學決定解散其合作成立的Japan Polystyrene公司,並退出PS市場。
(4)三菱化學退出PVC市場
-日商三菱化學公司宣布2011年3月前退出PVC市場,屆時其所屬V-Tech公司擁有的PVC製造設備、上游VCM製造設備與鹼氯廠皆將停止生產。
(5)Bayer在印度興建PU原料廠
-Bayer材料科技公司宣布將斥資2000萬歐元在印度興建一座PU原料生產廠,該廠座落於印度Gujarat省Ankleshwar地區,預定於2011年完工投產。
(6)BASF完成併購CIBA作業
-BASF於4月以29億美元完成併購CIBA作業。
4.歐洲綠色塗料市場將逐漸興起
(1)DSM建水性丙烯酸樹脂新廠
-荷蘭皇家帝斯曼公司將在荷蘭Waalwijk新建一家水性丙烯酸樹脂工廠,以擴大其在歐洲塗料市場之佔有率。
5.全球合成纖維市場嚴峻
(1)Mitsubishi Rayon展延碳纖維廠開工
-Mitsubishi Rayon公司在日本Otake碳纖維廠,將延至2010年第4季開始生產。
(2)旭化成停產聚酯絲與單絲
-旭化成集團所屬之Asahi Kasei Fibers公司已決定9月底關閉日本Nobeka廠。
二、 第二季重大事件分析:
1.「國光石化」能否順利推動,牽動台灣石化業界投資意向。台灣非台塑體系之石化業者近年來受中油輕油裂解廠產能限制,均有意投資石化上游輕裂廠,「中國大陸福建省台灣石化專區」與國光石化設廠之「彰化大成石化專區」均積極爭取有意投資台商支持。
(1)中國大陸福建省力爭台灣石化業者前往投資輕裂廠(200904)
-2008年台灣石化公會與中國福建泉州市泉港區簽訂投資意向書,計畫投資台商專屬之「台灣石化專區」;投資1500億元興建一座乙烯年產能100萬公噸之輕油裂解廠及上中下游之石化廠。為爭取台灣至泉州投資,福建省經貿官員表達同意放棄「石化上游投資案需與中國三大石化公司合資,且須由中方主導的政策」可由台灣業者佔八成股權並主導。
(2)經濟部工業局已立即展開「國光石化專案」會議,務求國光石化能夠如實推動(20090529)。
-2009年6月10日 國光石化進入二階環評
2.國際石化大廠與預測機構一致認為石化產業走入產業景氣調整期
(1)中石化集團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分析,2009年石化基本原料價格下跌幅度將高於下游石化產品
(2)SABIC預估全球石化市場將面臨嚴重挑戰,復甦訊號薄弱,預期要到2009年底或2010年初市場才會開始回暖。
(3)CMAI預期石化產業將會持續減產以為因應,若干製造廠商可能被迫永遠關廠,2013年前為了使市場達到供需平衡,石化業界產能最終可能達到5000萬噸。
(4)Chemsystems公司公佈之2009~2012年全球PE與PP需求展望研究報告中指出,考量全球經濟好轉跡象不明、中國大陸與中東新廠完工、西歐/北美/日本老舊產能因競爭力不足關廠,預計全球聚烯烴開工率將低於8成。
(5)美國化工理事會(ACC)預測,今年美國不包括醫藥用化學品之化工產品,產量較2008年減少8.5%以上。
3.中國大陸提高出口退稅,塑化下游台商將直接受惠
(1)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於3/25宣布,4/1日起,提高「紡織服裝」、「輕工」、「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和「電子信息產品」的出口退稅率。
三、未來展望:
2009年Q3可望在各國經濟狀況觸底後逐漸緩步反彈回升,情況應較Q2成長,同時我國石化上游廠商紛紛開始開車與調高產能利用率,產能利用率的多寡仍將為Q3的成長關鍵因素。同時由於國際石化上游供需失衡,供給遠大於需求,石化上游原料景氣預期將持續低迷。若原油價格平穩,高分子產業有低價的原料供應,復甦力道應可持續,整體高分子產業復甦速度仍將端看歐美消費大國整體經濟復甦速度而定,短期內仍將維持緩步下滑後成長的趨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 講座
- 公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