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誼兄弟(300027):劍指影視娛樂業"一哥"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中國證券報)
作為國內影視娛樂上市公司第一股,華誼兄弟剛一啟動創業板的上市機制,就閃耀在財經界與娛樂圈的聚光燈下。
按照華誼兄弟的招股計劃,此次募集的資金將用於補充影視劇業務營運資金,而超額部分資金則將用於影院投資項目等。資本運作的支撐,將有助於華誼兄弟未來加快向多層次、跨媒體、跨地區方向的擴張,積極延伸產業鏈和價值鏈,有望成為影視娛樂業企業中的「一哥」。
整合優勢強
公司董事長王忠軍介紹,華誼兄弟的核心競爭優勢是對影視、文化資源強大的整合能力,這一競爭優勢則構築在「三大業務板塊聯動」和「工業化運作體系」的運營及管理模式之上。
華誼兄弟成立於2004年,前身繫浙江華誼兄弟影視文化有限公司,主要從事電影的製作、發行及衍生業務;電視劇的製作、發行及衍生業務;藝人經紀服務及相關服務業務。
在華誼兄弟統一平台的整體運作下,三大板塊形成了顯著協同效應。在此基礎上,華誼兄弟還將國外傳媒產業成熟先進的管理理念與中國傳媒產業運作特點及產業現狀相結合,較早建立了國內領先的「影視娛樂業工業化運作體系」,包括「收益評估+預算控制+資金回籠」為主線的綜合性財務管理模塊、強調專業分工的「事業部+工作室」的彈性運營管理模塊以及強調「營銷與創作緊密結合」的創作與營銷管理模塊等。
「在『事業部+工作室』的管理模式下,事業部能對工作室進行有效管理,保證影視劇項目的投資回報和商業價值;而工作室能夠在統一管理的體系內擁有相對獨立的創作自主權,保證影視劇項目的創作質量和藝術價值,其良好運作有助於業務快速發展。」副總經理兼董秘胡明介紹。
2008年,華誼兄弟主業中電影、電視劇和藝人經紀業務的收入就分別達2.29億、1.07億、7002萬元。
產業鏈延伸
我國文化產業和影視娛樂產業高速發展,但電影產業在資金實力、經營理念、管理水平、市場規模等多方面均與國際知名電影公司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資金實力差距甚遠。
總經理王忠磊表示,如果國內影視企業不能盡快建立資本市場融資渠道,提升資金實力和生產規模,就無法真正建立影視業「大投入、大產出」的工業化生產模式,只能停留在「作坊式生產」的初級階段;無法通過密集出片來減少業績波動性並增強業績的可預測性;無法通過對影視作品深層次、多樣化的開發來獲得新的利潤增長點。因此也就難以與國際企業分庭抗禮,也不可能成長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影視企業。
而在電視劇製作方面,根據廣電總局的數據,2008年底全國共有3,343家取得廣播電視節目製作經營許可的電視劇製作機構,其中排名靠前的電視劇製作公司年產量大多也僅為10部約300集的製作規模,行業集中度較低。
為此,華誼兄弟此次募集資金的首要投資方向就是加大影視劇的投資規模。招股書預計,此次發行募集資金項目投產後,公司的電影業務規模將從目前的每年3-4部提高到6部,電視劇業務規模將從目前的每年300集提高到600集以上,相應的公司的資產規模、營業收入和利潤將會實現較大幅度的提升。
此外,在影視娛樂業下游的影院業務上,華誼兄弟也發現了新利潤增長點。據介紹,目前我國單個影院及單塊銀幕年均票房產值近年來一直保持快速增長。其中,單個影院票房年產值從2004年的131.88萬元增長到2008年的272.82萬元,年複合增長率高達20%。
王忠軍指出,華誼兄弟將利用募集資金嘗試進入影院業務,以貫通整個電影業務產業鏈,彌補公司放映環節上的薄弱,進一步鞏固和提升市場佔有率及品牌影響力。影院投資項目所需總投資為1.29億元,擬用兩年的時間在全國投資建設6家電影院。而預計這一項目實施後十年內可實現累計銷售收入16億元,累計利潤總額2億多元。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