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總經

打破舊秩序締造新契約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證券時報)


一年前的今天,有著158年歷史的華爾街投行大佬雷曼兄弟宣佈破產保護。一場肇始於華爾街,迅即席捲全球,吞噬數十萬億美元財富的金融海嘯就此爆發。

一年後的今天,各國經濟如片片孤舟,遊蕩在流動性氾濫的汪洋大海中。舟上60億乘客,惶然驚起,默默叩問蒼天:海嘯過後,彼岸在哪裡?新大陸何處覓?

我們看到,由於世界主要經濟體步調一致共禦危機,祭起超級寬鬆貨幣政策和強力刺激性財政政策,央行猛砍利率,狂印鈔票,財政部猛發國債,世界經濟得以免蹈上個世紀大蕭條的覆轍,並呈現出企穩復甦的苗頭。這是值得慶幸的。至於復甦的前景能否像樂觀主義者所預言的那般確定無疑,還有待時間的檢驗。

一年來,華爾街光環褪色;投資銀行家的天價薪酬成為千夫所指;許多大公司老闆捲鋪蓋走人,獨自向隅。這些純屬種豆得豆,咎由自取。各國監管部門亡羊補牢,約束投行薪酬,紮緊衍生品市場籬笆,修補體制漏洞。這些雖然有馬後炮之嫌,但多少有點益處。不過,如果各國政府和知識界對於這次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的反應和反思僅止於此,那麼,未免失之輕率和輕浮。


我們認為,國際金融市場的過度槓桿化、衍生品市場監管不力乃至人性的貪婪,都只是表象,而非釀成這次金融大危機的淵藪。危機幕後的真正「黑手」,是二戰以來,作為世界最大經濟體的美國,社會信用長期嚴重透支,債台高築,直接導致國際經濟日益失衡,國際經濟秩序日益僵化,導致日益失衡的國際經濟與日益僵化的國際經濟秩序之間矛盾日益激化。

美國社會信用長期嚴重透支的積習一日不擯棄,國際經濟失衡就一日得不到真正修復。舊的國際經濟秩序一日不瓦解,新的國際經濟秩序就一日不能建立。如此因循下去,金融危機的根子就不可能真正剷除,有朝一日也就必然伺機捲土重來。

回顧半個多世紀以前,美利堅合眾國挾二戰勝利之餘威,囊括天下60%的黃金,於1944年主導設計了佈雷頓森林體系,確立了以美元霸權為核心的國際經濟秩序。最初,美元與黃金的兌換比例定為每盎司35美元,其他國家的貨幣釘住美元。1971年,深陷經濟滯脹泥潭的尼克松政府宣佈關閉美元兌黃金窗口,放棄金本位。擺脫了黃金之錨羈絆的美元,從此踏上了漫長的名為自由浮動實為暗中貶值的路途。時至今日,國際市場1盎司黃金價格已幾度超越1000美元。

美元從當初錨定黃金到如今含金量一落千丈,折射出美國經濟實力盛極而衰的現實。半個多世紀以前,美國曾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擁有最強的製造業、最多的黃金儲備和債權。如今,由於長期巨額的財政外貿雙赤字,美國雖然還是最大的經濟體,但已淪落為世界第一大債務國,製造業嚴重空心化,借債消費成為經濟增長主要的拉動力。

令人驚詫的是,雖然佈雷頓森林體系早已名存實亡,美國經濟盛景不再,美元貶值壓力巨大,但是,美元卻繼續擔當著超級國際儲備貨幣的角色,霸權不倒,在危機肆虐之際一度還被捧成了強勢貨幣。借助美元霸權的蔭庇,華爾街就像一位高明的魔術大師,變著戲法,日復一日,將全球剩餘資本源源吸入美國,維繫著美國社會寅吃卯糧的欣快感,也助長了一屆又一屆華盛頓政客「在我死後,哪管洪水滔天」的短期行為,遲遲不願觸動根深蒂固且成本高昂的美國社會契約。華爾街過度槓桿化透支信用,監管當局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過是一出配合美國社會借債消費狂歡的雙簧而已。然而,債台縱然搭得如此高妙,華爾街還是穿了幫,成了金融危機的策源地。

如果說美國是導致國際經濟失衡最大的下沉力量的話,那麼,以中國為代表的「金磚四國」的加速崛起,則是加劇這一失衡最大的上升力量。中國在過去30年間,堅持改革開放,全民拼經濟,不僅發展成為世界工廠和世界市場,而且積攢了世界最多的、超過2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成為美國最大的債主。一方面,大量質優價廉的「中國製造」輸入美國,另一方面,大量廉價的中國貿易美元回流華爾街。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和世界最大發達國家,一個願借,一個願買,共同營造了這次大危機之前世界經濟繁榮的一段好時光。然而,失衡的繁榮終究是不可持續的。

一年前爆發的金融大危機,以數十萬億美元財富蒸發為代價,將國際經濟失衡和國際經濟秩序的不合理暴露無遺。我們認為,矯正國際經濟失衡,重新塑造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應該成為危機之後國際社會全力以赴的核心議題。落實這一核心議題,至少要在三個方面取得實質性突破。首先是美國必須變革。矯正國際經濟失衡,必須先從矯正美國經濟失衡開始。美國社會信用過度透支、借債開派對的好日子不能再繼續下去了。濫觴於羅斯福時代的社會保障制度,確立了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救濟三大支柱,構成了美國社會契約的核心內容。這個帶著大蕭條時代烙印的制度,延續了半個多世紀,確實有點老了,不中用了。過於優厚的社會保障墊,嚴重削弱了美國人民的進取心;其昂貴的維持成本,嚴重損害了美國企業的競爭力。去年金融海嘯狂暴之際,渴望變革的美國人民,選出了一位高舉"變革"旗號的年輕黑人總統奧巴馬。我們絲毫不懷疑奧巴馬總統變革的勇氣和美國人民擁抱變革的決心,祝福他們如願以償。我們有所擔心的是,當變革的成本加諸美國人民頭上的時候,到哪裡去尋找願意自我犧牲的一代人甚至兩代人呢?

中國必須變革,必須參與。作為經濟規模排名世界第三的最大發展中國家,中國積蓄了可觀的能量,來幫助國際經濟恢復均衡。中國應該通過繼續深化改革,健全社會保障體制,改善收入分配格局,改變經濟增長過於依賴投資和出口的局面,致力於實現投資、出口和消費均衡發展。中國經濟自身實現均衡發展,就是對矯正國際經濟失衡最大的貢獻。

中國必須拿出新的膽略,主動參與更多的國際事務,積極承擔應盡的國際責任。在應對這次國際金融危機的過程中,中國政府行動迅速,措施有力,效果顯著,贏得國際社會普遍讚譽。未來參與締造國際經濟新秩序,中國責無旁貸。我們希望,國際社會,特別是美國等老牌發達國家,擯除成見,以更開放的姿態,支持中國發揮更大的建設性力量。

美元霸權必須終結。如果說美元霸權在確立之初,還曾經支撐過戰後國際經濟的重建和復甦,那麼,在美國經濟囊內空虛的當下,美元霸權已成為世界其他各國人民的不可承受之重。一個享有超級國際儲備貨幣發行權的國家,靠著濫印鈔票,就可以堂而皇之地攫取別國人民辛辛苦苦創造出來的勞動果實,豈止荒謬而已?這次金融危機由華爾街出爐,殃及全世界,更讓國際社會痛感美元霸權的切膚之害。國際社會要求終結美元霸權,終結以美元霸權為核心的國際經濟舊秩序的呼聲,也因此日趨高漲。

我們注意到,金融危機以來,"金磚四國"成員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加強了在國際經濟事務中的合作,謀求更大的話語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分配機製麵臨改革,擴大發展中國家份額勢在必行。一些有識之士大膽提出了創設超主權貨幣的構想。我們期待,金融危機中迸發出的這些要求變革的星星之火,假以時日,必將燎原,在摧毀國際經濟舊秩序的同時,也將照亮通往新秩序彼岸的道路。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