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公告

德國柏林如何叫板美國硅谷?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9-30 08:26


創新文化、啟動資金和創業成本助力柏林成歐洲創新之都

顧鄉


當一名菲律賓白領在lazada上挑選電腦時,一群科特迪瓦批發商正忙在Kaymu上開網店,就在這個時候,一名巴西遊客剛剛用EasyTaxi叫了一輛出租車,目的地則是他在Wimdu上找到的一間南非民宿。

Lazada被喻為東南亞的亞馬遜,Kaymu堪稱非洲的eBay,而EasyTaxi和Wimdu則是Airbnb與Uber的“克隆版”。

你可能想不到,這些享受互聯網時代便利生活的亞非拉消費者,從未與亞馬遜、eBay等硅谷巨頭髮生過任何聯繫,因為互聯網平台RocketInternet,已經滿足了他們的所有需求。

總部位於德國首都柏林的RocketInternet,是目前全球最火的互聯網初創企業孵化器,專把已經被硅谷成功證明的商業模式移植到存在市場空白的第三世界國家。RocketInternet的口號是:成為美國和中國以外世界上最大的互聯網平台。

除了像RocketInternet這樣的“美式企業”外,來自傳統能源行業的Younicos,更為柏林作為“歐洲的冒險家天堂”提供了最佳案例。這家做電池起家的初創企業,如今已被稱為德國電網的“定海神針”,成為全球矚目的智慧儲能和電網解決方案提供商。

在柏林,還有許多像RocketInternet和Younicos這樣的企業,它們的出生與成長,見證了柏林走向“歐洲創新之都”的道路。負責企業進駐事務的“柏林伙伴組織”數據顯示,柏林的初創企業在2014年獲得了22億美元的風險投資,首次超過倫敦(15億美元),成為歐洲第一。

“硅谷移植術”與“能源控制術”

當然,拉美和非洲也有自己的亞馬遜,分別叫Linio和Jumia。

這些硅谷巨頭在第三世界的“影子”,全部來自德國互聯網平台RocketInternet。在這家初創企業孵化器位於柏林的總部中,訪客很多時候會有置身硅谷的錯覺:長木桌上堆滿了空啤酒瓶,來來往往的人們要麼穿T恤,要麼套綠色或藍色的連帽衫。許多人喜歡埋在大紅色的沙發群裏,一邊遠眺柏林電視塔,一邊討論千里之外的企業策略。

RocketInternet的商業模式很簡單,它一邊關注硅谷的成功案例,一邊直接把它引入亞非拉市場,有時也會投資現有“已被證明能夠成功”的科技公司。如今,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硅谷移植工廠”,並完成了多項本土化創新。

德國初創企業觀察人士菲利克斯(WadewitzFelix)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相比歐洲人,美國人更關注自己,再加上美國擁有龐大的市場,所以硅谷企業不會很快走出美國,這就為RocketInternet提供了搶佔新興市場的良機。它的創新,不是點子創新,而是流程創新。

與充滿硅谷特質的RocketInternet不同,創建於2005年的能源儲存企業Younicos,更像是一家傳統的德國企業,堅持走上了“實業創新”的道路。Younicos自稱是一家基於電池技術的智慧儲能和電網解決方案提供者,在全球20多個儲能項目中裝機量超過100兆瓦。簡單而言,Younicos是做儲能電池的,此后又做起了電池管理系統。

在2011年的米蘭,Younicos展示了一款名為“Yill”的車輪式蓄電池——能將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轉換成電力儲存下來,又能像拉桿箱一樣被人拖走。這一顛覆性的設計,讓世界認識了這家能源儲存領域的新貴。

盡管是靠做電池起家,但如今Younicos已經進軍電池管理領域。它為德國電網提供的解決方案是:儲能電池+電池管理系統。比如,今年3月20日發生在歐洲的日食現象,讓電網運營商為間歇性清潔能源(比如光伏、風電)接入帶來的瞬時電力波動捏了把汗。這個時候就要用到蓄電池供電,同時能夠精確地調動能量。最終,Younicos在幾毫秒內就將儲能電池接入,抵消了東德地區瞬間“消失”的電力。

有人可能認為把電池組接入電網很簡單,但電池是死的,需要智能化的軟件來幫助儲能系統在電網波動時實現及時調整。Younicos的厲害之處在於,它開發出了一系列軟件控制系統,用於電網、電力市場和電池廠間的通信和控制。

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可再生能源和能源儲存專家羅塔赫(TobiasRothacher)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Younicos最具創新意義的品正是它的控制軟件,依靠這一軟件,可以延長電池壽命,並將不同的電池技術結合起來發揮最大效用。

除了RocketInternet和Younicos這樣的業界翹楚,柏林還有社交游戲公司Wooga和Zoobe,前者開發的游戲已經“殺掉”了無數德國網民的碎片時間,后者的角色還會根據用戶的聲音、語調和話方式做出恰當的仿聲、表情和肢体語言,“賣的一手好萌”。

同時,柏林還從其他地方“搶”來了ResearchGate和SoundCloud等科技公司。以在音頻分享平台SoundCloud為例,該公司原本誕生於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卻最終在柏林發展成為“耳朵上的Youtube”。美國總統奧巴馬,就喜歡在SoundCloud上分享自己的演講。

柏林拿什麼叫板硅谷?

在全球科技界,如今充斥各式各樣的“硅某”:蘇格蘭有硅峽谷(SiliconGlen)、肯尼亞有硅薩凡納(SiliconSavannah)、菲律賓有硅灣(SiliconGulf),但跟美國北加州的本尊相比,它們都還不成氣候。

如果,當今世界上還有誰能叫板硅谷的話,柏林可能是最有潛力的。這首先體現在吸引風險投資的能力上。2014年柏林已經超越倫敦,成為歐洲“吸金王”,這一趨勢在2015年上半年得到了延續:柏林以14億美元的吸金量,再度將倫敦(11億美元)拋在了身后。

到底是什麼因素支撐柏林成為“歐洲創新之都”?本報記者了解到,主要有創新文化、啟動資金和創業成本三大原因。

柏林342萬人口中,90.8萬有移民背景,另有47.5萬來自190個不同的國家。開放包容的多元文化,已經改造了這座城市的基因,使其更像是一座美國城市。在柏林,單是互聯網領域的創業人員,就有10%為外國人才,柏林高校計算機專業的外國學生比例更是高達13%。

ResearchGate創始人馬蒂馳(IjadMadisch):“我之所以將公司搬到柏林,是因為當我看到這裏生活那麼多來自不同國家的人們時,我就知道,我們可以在這裏建立起一支國際化的創業團隊。不論文化還是人口,這座城市的多樣性令我興奮。”

柏林創新文化的盛行,帶來了美式的風險偏好主義。“如果你在歐洲其他地方失敗了,你就會被釘上恥辱的烙印。”SoundCloud社區副總裁諾埃爾(DavidNoel)表示,“但當我審視柏林的時候,發現事情正在發生變化,我們不再把失敗成是一件壞事,而是把它成是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羅塔赫對本報表示,美國人從來不怕公司倒閉,大不了推倒重來,歐洲人卻很難做到這一點。菲利克斯也對本報表示,傳統上美國人比歐洲人更愛冒險,所以美國企業更具創新精神,但這一情況正在改變。就在這五年,歐洲的科技行業迎來了一場資本盛宴,無數的初創企業都拿到了真金白銀

歐洲央行今年的一份信貸調查報告顯示,隨歐元區銀根的持續放鬆,私營企業有望獲得更多融資。安永合伙人蘭納茨(PeterLennartz)表示:“在當前的市場波動和持續的低利率環境下,投資者樂意選擇年輕且充滿活力的企業。”

根據道瓊斯風險資源的最新數據,2010年~2014年間,歐洲大陸數字企業每年獲得的融資額已從40億美元飆升至77.5億美元,近乎翻倍。

作為歐洲“吸金王”的柏林,在受益於這場資本盛宴的同時,還獲得了政府層面的資金支持。“柏林伙伴組織”總經理弗蘭克(StefanFranyke)告訴本報:“德國聯邦政府專門成立了一個基金會,有很多企業參與,這些企業會把錢放入基金,用來支持創業。”

最后一個原因則是柏林相對低廉的創業成本。國際物業顧問公司戴德梁行(DTZ)曾發布報告稱,包括維護成本、稅收和租金在內,在柏林設立辦公室的年均成本約為8410美元,而紐約和倫敦均超過了1.4萬美元。

漢薩創投(HanseVentures)合伙人賽科(TobiasSeikel)對本報表示,就人才而言,柏林受歡迎的原因還在於其相對較低的生活成本。

賽科告訴本報記者,在傳統的思維定勢中,人們一直認為美國人比德國人更歡迎通過個人奮鬥起家的年輕企業家,但如今他已不再認為德國和硅谷有多大差距,因為現在已有不少大型科技公司誕生於德國。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