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場或進入活力低迷期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年下半年的首個交易日,交易所國債、企債指數盤中再度雙雙創下歷史新高。分析人士指出,走過上半年的紅火場面后,交易所債市或將進入一段活力低迷時期,但在基本面和股市面的支撐下,也難出現明顯的大跌情形。
上半年債指頻創新高
今年上半年,股債“蹺蹺板”效應得到了充分展示,與滬深股指的節節下探相對應,交易所債券指數則不斷上演著紅紅火火的創新高行情。6月30日,上證綜指收報2398.37點,較09年底下跌26.8%;上證國債指數以125.66點的歷史次高點收盤,半年大漲2.7%;上證企債指數則以141.59點的歷史新高為上半年行情畫上圓滿句號,期間漲幅高達6%。
事實上,今年以來,包括銀行間債市在內的整體債券市場表現均可圈可點,充裕的市場資金面推動債券收益率持續下行。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后,我國貨幣供應急劇擴張,金融體系內流動性異常泛濫,銀行、保險機構配債需求強勁,導致債券一、二級市場利率持續走低。而隨著4、5月份房地產新政的推出,市場普遍預期未來經濟過熱和通脹大幅上行的風險下降,又使得牛市行情得以深化。以具有標桿意義的銀行間10年期國債為例,其上半年中債到期收益率下降了36BP至3.28%。
不過,與交易所同類券種表現相比,銀行間債券仍有一定的差距。分析人士指出,與銀行間債市中配置型機構居主力地位不同,交易所債市的投資者更多是基金券商等交易型機構,因而股票市場走勢對交易所債市影響尤為明顯。今年以來,股市表現羸弱不堪,新股上市屢有破發,打新收益總體趨低甚至出現虧損,與此同時,對股市的悲觀預期也使更多資金轉而流向債市。避險資金的流入,進一步推升了交易所債市。
整體交易機會日益有限
下半年的首個交易日,交易所國債、企債市場盤中均再創新高后,卻雙雙以綠盤報收。上證國債、企債指數分別下跌0.02%和0.03%。經過了半年的上漲之后,下半年的“開門綠”是否意味著交易所債市的新高之旅即將結束?對此,分析人士表示,在資金面整體趨緊已成定局,而且收益率已接近歷史低位的背景下,交易所債市難以再有整體性交易機會,但基本面和避險需求也支撐其收益率難以大幅上行。
從資金面來看,年初以來出臺的一系列緊縮性的貨幣調控政策,對流動性抽出的累計效應已經顯現,市場資金面從5月份起開始趨緊,甚至在6月份一度發生嚴重的資金“旱情”。鑒于前期的調控屬于我國貨幣政策趨于正常化的過程,資金面拐點已成定局,預計不會再回到之前的異常寬松狀態。
從估值來看,華泰聯合證券分析師表示,雖然目前交易所信用債券市場尚未進入整體“泡沫化”狀態,但個券收益率離2009年第2季度的歷史大底已較為接近,因此交易所債市的整體性交易機會已日益有限。
與此同時,在宏觀經濟復蘇遭遇疲軟、通脹先行指標出現回落的情況下,下半年收益率水平也并沒有持續大幅上漲的壓力。此外,華泰聯合表示,鑒于股市仍是跌跌不休、難見起色,“打新”機會亦是有限,目前低風險偏好資金仍將主要囤積債市。
總體來看,交易所債市或將進入一段活力低迷時期,但也難出現明顯大跌的情形。策略上,華泰聯合建議以防守為主,關注城投債品種,一類是具有短(行權)期限、高(行權)收益率的高利差保護品種,另一類是受益于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管理規范,從供求關系和財政承擔角度均取得一定利好支撐的高到期收益率品種;對房地產公司債券予以回避。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