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景嚴峻的中國經濟需要一劑現實主義猛藥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9-30 08:30
高麗大學亞洲研究中心主任、經濟學教授李鐘和撰文指出,中國領導層必須改善勞動力市場的靈活性和勞動人口的流動性,讓土地運用、征收和補償更加有效率,並建立一個更以市場為基礎的金融體系。相似地,推動科技持續創新和產業升級的政策可以提升生產力。中國的國企改革也有此效。最後一塊拼圖就是現實主義。中國應該下調其對未來數年的增速目標。如此,中國就可以推進必要改革,將經濟帶上更可持續的增長之路。這篇文章具有一定參考意義。
學者們熱愛辯論中國經濟增速的前景。現在,悲觀派正占上風。但現實是否如普遍觀點所見那樣糟糕呢?如果的確是,那該怎么辦?
中國的情況確實是嚴重的。去年經濟增速7.3%,是1990年以來最低。今年,增速很可能達不到官方7%的目標。疲弱的國內經濟活動和不斷降低的外部需求正在蠶食增長勢頭。
中國正在失去長期增長動能,不斷下降的出生率和投資回報削弱了勞動力擴張和資本積累的能力。
這些挑戰已經讓美國前財長薩默斯(lawrence summers)和他的哈佛同事普林切特(lant pritchett)指出,中國的增速可能在未來20年放慢到2%到4%。但考慮到中國的增長迄今都是不走尋常路的,這種預言似乎不太可能成為現實。
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的觀點也有問題。林毅夫認為,中國在未來20年可以取得年均8%的增長率,因為中國的“后來者優勢”料將長期有效。
但這種觀點不能解釋一個事實,那就是只有那些有可比結構特點——如勞動力技能和制度質量——的經濟體,才可收斂於類似的人均收入水平。
我的看法比較溫和。我認為,到2030年,中國平均潛在gdp增速會跌到5%到6%。
和林毅夫不同,我認為不可避免的放慢很快就會到來。
和薩默斯也不同,我不認為這種放慢有那么極端。
未來經濟情況的關鍵是,中國的領導人要將經濟引上一條更加均衡的增長之路,以現實的期望為基礎。面對這些避無可避的挑戰,他們不可以再處置失誤。
第一步是要明白到,政府不能依賴直接干預。政府應該落實改革,提升生產力,抵消增長壓力。
中國領導層必須改善勞動力市場的靈活性和勞動人口的流動性,讓土地運用、征收和補償更加有效率,並建立一個更以市場為基礎的金融體系。
相似地,推動科技持續創新和產業升級的政策可以提升生產力。中國的國企改革也有此效。
最後一塊拼圖就是現實主義。中國應該下調其對未來數年的增速目標。如此,中國就可以推進必要改革,將經濟帶上更可持續的增長之路。
lee jong-wha是高麗大學亞洲研究中心主任、經濟學教授。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