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甘保證金蛋糕被蠶食 券商出招迎戰銀行
鉅亨網新聞中心
萬億元規模的客戶保證金市場,正成為商業銀行與證券公司肉搏的戰場。日前,招商銀行推出證券保證金認購理財產品無疑刺激了券商的神經。業內人士指出,商業銀行此舉將“蠶食”本屬于券商的每年120億元息差收入。對此挑戰,券商現金管理試點有望加快步伐。
據了解,目前已有超過7家券商上報現金管理試點方案,其中5家上報方案為集合理財產品模式,大體對應上交所與深交所設計的兩套現金管理方案。
蠶食券商自留地
對于大多數券商而言,沉淀在證券賬戶中的客戶保證金雖然沒有盤活,但仍是券商的自留地,每年可因此享受過百億的息差收入。但這塊自留地目前正面臨被商業銀行蠶食的局面。
目前,券商客戶證券賬戶中的閑置現金日均變化在8000億至1.2萬億之間。全國百余家券商一年實現的息差總收入約為120億元,但這與龐大現金管理業務收入相比,僅是一個小數目。
據了解,券商的現金類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一般可達2%至5%,遠超客戶保證金享受的0.4%的活期利率。現金理財產品的管理費率約為0.3%,銀行托管費加服務費約為0.35%。那么100億的客戶保證金每年將分別為券商和銀行各自帶來3000萬元和3500萬元的增量收入。
據了解,除卻招商銀行推出的上述理財產品外,多家商業銀行的通知存款業務,就是與券商客戶簽訂協議,在獲得客戶授權后,在每天股市收盤且完成資金清算后,自動將閑置保證金劃入理財賬戶,投資于債券或貨幣市場。然后,在次日開盤前,保證金和當期結算利息將自動轉回客戶證券賬戶,客戶可獲得3%左右的年化收益。
而在上述操作過程中,當券商的客戶將保證金借給銀行后,銀行可通過將這筆資金進行正回購來獲得利息收益。
不過,商業銀行上述業務是有付出的。“商業銀行一般會與券商簽訂相關協議,通過其他方式彌補券商的息差收入損失。其中還需解決不同券商營業部利益訴求不一致的問題。”招商證券資產管理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比如銀行會幫助券商完成產品代銷規模的考核。”
兩套方案備戰現金管理
據記者了解,券商現金管理業務試行有望擴大。除了國信證券開展債券質押式回購業務以外,銀河證券、海通證券相繼獲得1億元額度開展上述業務。目前該業務仍屬于傳統經紀業務范疇內,并非集合理財產品。
值得關注的是,繼信達證券后,東方證券、國泰君安、招商證券上報了以集合理財產品形式直接劃轉客戶保證金用以投資債券領域開展現金管理業務的方案。而海通證券、光大證券等券商資產管理部負責人表示正在研究此類試點業務。
目前,以集合理財產品形式開展現金管理業務大體分為兩類試行方案。
在第一類方案中,國泰君安證券上報的產品方案偏向于上海證券交易所推出的報價回購業務。光大證券資產管理部相關負責人表示,“該產品主要特性在于收益較高,券商掌握資金使用主動權,可以根據債券市場行情變化來更改面向銀行的報價。”不過,據記者了解,該類方案對于券商客戶仍有不便之處,即客戶必須每日進行主動申購操作,而不像商業銀行通知存款業務能夠自動劃轉資金。
而在第二類方案中,以東方證券上報的產品方案為代表,即券商與客戶簽訂一攬子協議,在交易時間結束后,自動劃轉證券保證金用于投資債券市場。“客戶需要將資金拿回的時候,只需在交易系統中點擊贖回按鈕。”東方證券資產管理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行情下,產品或許能獲得7%的年化收益。”
尚需解決流動性問題
雖然現金管理業務試點有望提速,但是券商仍然面臨多個交易制度障礙。
“監管部門最關注流動性問題如何解決,假若出現客戶大規模同一時間贖回資金,那么該產品就等于間接清盤。”東方證券資產管理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了解,有望率先上市的信達證券現金寶產品,是憑借建設銀行擔保其流動性才得以順利通過交易所驗收,并上報至監管層等待審批。
“如果強調流動性,產品會設計為當天回購型,則投資范圍只能限定于國債等流動性較高的品種,其收益較為有限。”上述東方證券人士表示。
此外,關于保證金劃轉之后的托管問題,一些券商則有脫離銀行自立門戶的想法。“有業內人士想法是將資金托管在中登公司,雖然客戶取現會不方便,但交易上不存在障礙,券商也可對中小客戶予以一定的讓利,來吸引其參與此類業務。”海通證券資產管理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此外,相較商業銀行上述現金管理產品,券商開展此類業務仍面臨如何平抑交易成本的問題。“要與商業銀行競爭現金管理難度較大,銀行理財的概念是大資金池,相當于做報價業務,在自有賬戶里面倒手買賣,不存在任何交易成本。如果券商要做這類業務的話,需要解決申購、托管所產生的費用問題,成本較大。”招商證券資產管理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關鍵因素還在于券商無法像銀行一樣辦理結算、支付,難以真正沉淀客戶。”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