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行業

鄧聿文:依賴房地產投資的經濟增長很危險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每日經濟新聞)


本輪金融危機,有學者公開宣稱,不是4萬億,而是房地產救中國經濟。初看似乎無理,但細細品味,卻也並非胡說。事實上,4萬億和房地產有著密切的關係。建設部的一位官員就曾毫不掩飾地說,在國家的4萬億元投資計劃中,與房地產業有直接關係的占32%。這位官員引述國家統計局投入產出模型測算表示,在中國每100億元的房地產投資,可以帶動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產出286億元,因此,房地產是我國加大投資、拉動消費和解決就業的最佳行業。

房地產與經濟增長的密切程度,我們還可以從兩者之間的反向表現中看出來。統計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實現GDP65745億元,同比增長6.1%,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8129億元。而同期,全國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4880億元,同比僅增長4.1%,比去年同期大幅回落28.2個百分點。按此計算,房地產開發投資占GDP的比重為7.4%,占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17.3%,較去年同期明顯降低。也就是說,一季度GDP增速的下降與房地產投資的劇降有著直接的關係。

這種因果關係也反映在地區之間。從一季度已披露的部分省市GDP增長情況來看,GDP增速超過10%的,東部省市中只有天津和江蘇,其餘全在中西部;而排名靠後的,無一例外都是東部的省市,如深圳一季度GDP增長6.5%,北京是6.1%,廣東5.8%,浙江3.4%,上海則墊底,為3.1%。上述省市GDP增速下滑嚴重,與其經濟結構過於依賴外需有關。像廣東和浙江,經濟的外向程度都非常高,而且企業的規模一般偏小,因此,最易受到危機的打擊。但除此外,也是因為它們高度依賴房地產業。

從一季度房地產投資的區域結構看,東部地區呈現負增長,中西部地區則為正增長。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都是近年來我國房價漲得最快的城市之一。然而,在此輪危機中,房地產滑落的速度也非常快,以上海為例,直到5月,房地產開發投資比去年同期還下降2.7%,是三大類固定資產投資項目中惟一出現投資下降的一類。由於房地產投資下降,致使一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僅增1.7%,同比回落4.1個百分點。由此可見,房地產投資的下降,是上海一季度經濟增長在全國墊底的一個重要因素,如果不說主要因素的話。


總之,考察近年經濟增長和房地產投資的關係,可以發現,中國經濟是一個高度依賴房地產業的經濟,某種程度上,說房地產綁架了中國經濟一點也不奇怪。

縱觀發達國家的發展歷程,雖然其房地產市場也存在泡沫化,但沒有哪個國家的發展是建立在房地產的基礎上的。鑒於房地產在國民經濟中的關聯度廣泛,我們可以把它作為一個支柱產業看待,但如果將國家經濟振興的希望放在房地產業上,出台大力度的刺激政策,就可能非常危險了。

首先,過度依賴房地產會扭曲政府的行為。套用一句話,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將過多的資金、資源配置給房地產業,不僅將對其他產業產生排擠效應,造成社會資源配置的低效率,也可能誘發嚴重的社會矛盾。

其次,過度依賴房地產還會導致金融的不安全。目前,絕大多數房地產企業都是用銀行貸款來開發。銀行將過多的資金投入房地產,其他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從銀行得到的資金就少,從而使得這些企業因融資困難可能停產倒閉。另一方面,房地產行業佔用過多的金融資源,一旦行業形勢不好,房子賣不出去,將會給銀行形成大量的呆壞賬,從而威脅金融安全。

第三,過度依賴房地產還會造成企業行為的短期化。由於房地產業技術含量低、市場准入標準低、利潤高,這會使得不管什麼企業都想進入這個行業分一杯羹。當全國多數企業都湧向這個市場時,不僅會出現行業泡沫,從整個市場角度看,這其實也是資源的一種錯配,削弱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後勁。

最後,過度依賴房地產也會抑制居民的投資和消費,導致整體福利水平的下降。當房地產業出現畸形繁榮時,房價的高漲勢必會使得很大部分人和家庭,減少本來用於其他方面消費和投資的支出,而努力積賺錢買房子,甚至為此負債,失去更多的發展機遇。

應該說,上述後果不是單個發生的,而是相互糾纏,共同作用。所以,對那些高喊房地產救中國的人士來說,不能僅僅看到其支柱作用,一定要警惕其非理性繁榮對中國經濟帶來的潛在危害。此種危害一旦顯性化,後果將非常嚴重。

房地產當然要發展,但發展的方式是降價去庫存化,而不是繼續加大刺激的力度。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