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期貨

鄭棉價格發現功能促進實體產業穩定發展

鉅亨網新聞中心


自去年以來,國內外棉花市場經歷了大幅波動。國內棉市自1.7萬元/噸漲至3.4萬元/噸附近,漲幅100%,目前回落至2.27萬元/噸附近,回落幅度33%。其間外棉自85美分/磅附近,漲至219美分/磅附近,漲幅160%,隨后回落至113美分/磅,回落幅度達48%。

國內外棉花市場的大幅波動引發了各方的密切關注,對棉花期現貨以及內外盤市場,包括涉及的相關產業鏈看法眾多。各方在對行情進行大量分析解讀之余,對企業是否介入套期保值,如何介入套期保值等給予了充分關注。然而,我國大宗商品價格巨幅波動中所引發的定價權之爭,我國重要產業--棉紡織行業自身利益以及我國棉花期貨價格發現功能的充分發揮等問題卻往往被忽視,甚至被誤解。

因此,有必要在理論分析基礎上,通過對國內外棉花價格波動周期的研究和對國內企業根據鄭棉期貨價格所采取操作行為的研究,以及其效果實證基礎上,更加清晰地認識鄭棉期貨功能。這其中,尤其是價格發現功能的發揮,能夠更好地推動資源的有效配置,維護行業的整體利益,有效發揮鄭棉期貨服務國民經濟、服務產業的作用。

所謂價格發現功能就是指市場通過公開、公正、高效、競爭的交易運行機制,形成具有真實性、預期性、連續性和權威性價格的過程。從鄭棉期貨本年度的運行情況,以及其成交量、持倉量,企業參與程度等多方面來看,期棉價格發現功能正在有效發揮。(見圖3)


傳統觀點上,大家談及期貨市場功能發揮,往往更多提及風險規避和套期保值功能,正反套期保值案例的分析,對行業利用期貨市場避險起到示范作用。事實上套保功能更多是體現在個體方面,即某一企業或某一類企業如何通過套期保值來規避風險以及套期保值起到了什么作用。但筆者認為,期貨市場如何從發揮價格發現功能到進一步發展成為擁有全球定價權的市場,往往更具有深層次的意義。其作用的發揮,更體現在整個行業乃至整個國民經濟上——客觀上使得國內外資源配置更加合理有效,也保護了整個行業穩定健康發展。

同時,目前關于我國大宗商品價格的定價權之爭,更多的討論還停留在宏觀層面上。事實上隨著我國期貨市場20年來的發展壯大,國內一些大宗商品期貨的價格發現功能在市場上已經逐步獲得認同,并對國際其他期貨交易所的同商品期貨起到一定影響,成為中國乃至國際企業現貨交易的重要標桿和參考,為我國爭取大宗商品定價權提供了堅定基礎。以下,通過筆者對鄭棉期貨近兩年來的實證分析,來充分發掘鄭棉期貨價格發現功能,給我國企業、行業乃至整體經濟運行中資源的有效配置以及行業的穩定發展,所帶來的一系列重要作用,以及其日漸成為當前國際棉花交易中重要定價因素的理由。

率先走高--引導國內棉企在國際市場低位采購

2010年5—11月,鄭棉期貨先于外盤走高。國內紡企棉企提前在國際市場上低位簽約采購,鎖定低成本資源,提高了國內紡企競爭力,行業利潤率明顯提升。

2010年5—8月間,國內棉花期、現貨市場維持在17000—18500區間,而同期國際市場上美棉期貨價格折算到港報價平均維持在15000—16000元區間。資源不足矛盾現狀引導國內企業提前在美棉市場訂購2010年年底交貨資源(2010/2011年度),并在期貨市場上提前買入保值,為后期紡企生產鎖定低成本資源,避免了后期棉花價格大量運行至2.8萬甚至3萬以上帶來的高成本壓力;同時,對于國內一些貿易企業,提前利用鄭棉期貨價格發現功能,在國際市場低位進口,或在鄭棉期貨市場上提前買入保值,獲取了行業百年不遇的利潤機會,每噸超萬元的利潤點,為行業發展壯大提供了保證。

8月中旬開始,國內外棉花期貨價格相繼走高,在此過程中,鄭棉期貨始終領先且高于ICE期棉運行,引導國內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安排進口采購活動。據統計,2010年5—8月份,在期貨價格引導下,企業提前采取在國際市場上簽約進口下年度棉花資源24.67萬噸,遠超往年同期水平。9—11月,簽約量密集,超過50萬噸。

逆外盤求整理--為避免高位簽約外棉套牢提供參考

2010年11月10日—2011年3月初,美棉期貨價格從110美分/磅上方持續攀升,并最高至219美分/磅,折到港完稅報價長期維持在3.5—4萬元/噸之間。同期,鄭棉期貨則在2.4—3.4萬元/噸區間寬幅振蕩整理,穩定國內棉花現貨價格則在2.8—3.3萬元/噸區間,最高并未突破3.5萬元/噸,國際價格較國內價格長期維持5000—8000元/噸的不合理價差。在中國紡企遭遇高位消費困境之下,鄭州期棉價格獨立于外盤延續整理局面,引導國內紡企不要盲目跟隨簽約,并據此提前減少原料訂購,快速消化下游產成品庫存,控制企業采購成本。

據美國周度簽約進口數據顯示,從2010年11月至2011年3月初,鄭棉期貨價格在3萬元/噸附近寬幅振蕩,美棉維持高報價3.5萬元/噸以上,甚至突破4萬元/噸。鄭棉價格開始引導國內企業大幅減少國際市場簽約進口,并開啟連續3個月幾乎每周都出現的取消訂單現象。因此,在外棉瘋狂上漲時,國內鄭棉期貨價格不斷走低,為國內企業提供了直接的參考,避免了歷史高位外盤點價帶來企業成本高企的尷尬境地,維護了行業利益,為整個產業鏈的健康發展提供保障,避免重蹈大豆行業覆轍。
率先調整--發揮價格預警作用

2011年3月中旬—6月,外棉高于國內棉花價格3000—8000元/噸不等。鄭棉期貨有效反映國內供需狀況,領跌國際市場。中國紡企根據鄭棉期貨價格,并未盲目點價,取消訂單開始大量出現,為國內企業爭取了主動,耐心去庫存化。同時在5月23日至6月3日的一輪行情中,鄭棉期貨遠月新棉花1201合約也并未受美國12月合約炒作天氣影響沖高,選擇了回歸,反映了新棉花市場價格預期的指導作用,并最終引發ICE期棉回歸到目前的113美分/磅附近。

期間國際市場盡管通過降低交易所庫存發布了一些行業看漲報告,并過分炒作美國德州干旱等因素,但在中國乃至全球消費不佳的現貨基本面情況下,鄭棉期貨價格自3月份開始率先獨立進行價格調整,進而引發國際市場棉商被迫調低報價。截至七月上旬,外棉到港報價維持在26000元/噸左右水平,但有價無市;國內棉花現貨價格新疆棉維持在25000元/噸左右,地產四級棉維持在23500—24500元/噸區間;鄭州期貨棉近月維持在23500元/噸附近,基本反映目前現貨市場情況。

據統計,由于鄭棉期貨價格未盲目跟漲美盤,走出獨立行情,有效引導企業逐步減少美棉采購;并從2月份開始不斷取消前期訂購訂單超過11周,也有效地規避了高位跟漲帶來的套牢風險,維護了整個行業利益。

事實上,如果國際棉花價格在3.5萬元/噸之上,國內鄭棉若盲目跟漲,并逼近4萬元/噸關口,不可避免將引發大量點價現象出現,勢必會給整個棉紡織行業帶來災難,最終行業利潤將拱手讓給國際棉商。除參與套期保值的企業外,大量未保值企業必然會遭受巨大損失,給整個行業的發展帶來重大隱患。

我國作為全球棉花最大生產國、消費國以及進口國,鄭棉期貨對爭取我國大宗商品價格定價權,保護我國行業利益發揮了作用。可以說通過近7年來,尤其是本年度棉花價格的大幅波動運行,鄭棉期貨市場已經明顯擺脫影子價格,日漸成為國際棉花市場交易走向的標桿,其期貨價格的發現功能日益突出。同時,伴隨著市場的繼續擴容,未來也必將吸引國際上更多的涉棉企業參與其中,并成為國際棉花交易的重要價格參考。因此,客觀看待我國棉花期貨價格功能的發揮,對更好地引導其為我國國民經濟、實體產業服務,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同時也應該看到,我國棉花期貨上市運行的7年過程中,也面臨一些問題。包括交割制度在內的部分制度需要不斷完善,同時,在未來如何吸引國際棉花貿易、紡織企業等參與其中,真正發揮其國際定價中心的作用等方面,仍需做出努力。

(王德軍 編輯)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世華財訊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若資料與原文有異,概以原文為準。
世華財訊資訊中心:editor@shihua.com.cn 電話:010-58022299轉235

文章標籤



Empty